作者: 杜卿卿
[ 在圆桌会上,易会满以4个关键词与4个关键问题的形式,开诚布公地介绍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思考与思路。 ]
股市下跌到何种程度监管层会出手?IPO上市审核收紧注册制要重回老路?
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在202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得到了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直面回应。
“市场波动很正常,我认为,只要没有过度杠杆,就不会出大事,关键是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易会满称,目前A股市场杠杆风险总体可控。
近期IPO高比例撤回、“堰塞湖”反弹的现象引发市场关注,有关注册制改革的质疑声渐起。对此,易会满给出明确表态,那就是坚定注册制改革方向不动摇。
重点是把握好实行注册制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保持市场平稳运行、明确交易所审核职能定位、加快证监会发行监管转型、强化廉洁风险防范等6个方面的关系,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在圆桌会上,易会满以4个关键词与4个关键问题的形式,开诚布公地介绍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思考与思路。
这4个关键词为——制度、结构、生态、定力。4个关键问题是——注册制要不要审?只要信息披露就可以上市吗?中介机构已经适应了吗?如何保持一、二级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
易会满的“平常心”
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首先是制度。一是法律层面的两大成果,证券法修订出台,在证券发行注册制、显著提升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加强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作出基本制度规范;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对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行为大幅提高惩戒力度。二是一系列关键制度创新,包括调整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优化交易结算和减持制度、发布实施退市新规。
其次是结构。易会满认为,制约当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很多,最突出的是结构性问题,这里面主要包括融资结构、上市公司结构、中介机构结构、投资者结构、资金总量和期限结构,等等。
结构的变化,也意味着监管思路的变化。
比如,市场杠杆问题。易会满认为,只要没有过度杠杆,就不会出大事,关键是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
“这几年,我们深刻汲取股市异常波动的教训,关注场内场外、境内境外、各类市场主体,坚持看得清、可穿透、管得住,通过一系列措施控制好杠杆资金规模和水平。”他称,目前A股市场杠杆风险总体可控。
再比如,提升专业投资的占比问题。易会满认为,这两年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券商资管发展比较迅速,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比例在快速提升,这是很好的趋势性变化。但资管行业能否适应财富管理的新趋势新要求,需要认真评判,尽量解决不平衡,缩小供需质量缺口,不能反复走弯路。
第三是生态。易会满明确,监管就是要创造良好生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各方都愿意来、留得住。一方面强化“零容忍”的震慑,让做坏事的人付出惨痛代价。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市场各方归位尽责。
第四是定力。“资本市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参与主体诉求多样、市场行情有涨有跌,监管者往往面临着多元目标、两难甚至多难选择。”易会满表示,必须保持足够耐心和定力,保持平常心、独立性,要坚持全面、辩证、专业、客观地看问题、做决策,尊重市场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人云亦云、似是而非。
在他看来,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但这两年坚持“九字方针”,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保持住了定力。
他从三个方面进一步透露了监管思路。
一是树立正确的监管观。坚持监管姓监,坚定履行好法定职责,坚决防止监管真空,要让所有的金融活动都纳入监管。要精于监管、严于监管,敢于动真碰硬,不为噪音杂音所扰。
二是贯彻“不干预”的理念。科学把握政府与市场、放和管的关系,把该放的放到位,把该管的坚决管住。要毫不动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三是提高监管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对看准的事不因市场一时的变化而左右摇摆,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
注册制要不要审?易会满:要
近期IPO高比例撤回问题,将正在走向全市场的注册制推上了市场争议之巅。
争议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两个。一是企业大量撤回,是企业质量太差,还是中介执业太差?注册制审核收紧,不就回到核准制老路了吗?
“注册制改革作为新事物,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市场的反应,始终保持向市场学习的态度,认真倾听、持续完善。我们也感到,关于注册制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市场各方进一步深入讨论,去伪存真、增进共识,确保改革行稳致远。”对此,他提出四个关键问题。
首先,注册制要不要审?
易会满的答案是,有必要。
“由于股票公开发行涉及公众利益,全球主要市场都有比较严格的发行审核及注册的制度机制和流程安排。美国监管机构有庞大的专业团队分行业开展审核工作。香港交易所和证监会实行双重存档制度,均有审核,只是侧重点不同。因此,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易会满强调,现在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交易所都要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证监会注册环节对交易所审核质量及发行条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进行把关并监督。
“从实践情况看,这些安排行之有效,也很有必要。”他称。
其次,只要信息披露就可以上市吗?
易会满的答案是,还不够。
注册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发行条件更加精简优化、更具包容性,总体上是将核准制下发行条件中可以由投资者判断事项转化为更严格、更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
“但中国的市场实际决定了,仅仅靠形式上的充分披露信息还不够,中国股市有1.8亿个人投资者,这是哪个国家都没有的,我们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国情市情出发来考虑问题。我们始终强调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在审核中对信息披露质量严格把关。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板块定位问题、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等等。”易会满称,这是当前阶段的必要务实之举。
第三,中介机构已经适应了吗?
易会满的答案是,没有。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发行人上市的“可批性”,也就是要获得审核通过;现在应该是要保证发行人的“可投性”,也就是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标的,这对“看门人”的要求实际上更高了。
“最近,在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易会满称,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
他进一步透露,对此,证监会正在做进一步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总的要进一步强化中介把关责任,督促其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监管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快完善相关办法、规定。”他称。
第四,如何保持一、二级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
易会满的答案也很明确。
“近期,市场对IPO排队现象比较关注。有观点认为,既然实行了注册制,发行就应该完全放开,有多少发多少。我们认为,排队现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和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易会满解释称,这与历史上的“堰塞湖”是有区别的,以前IPO停停开开,预期不明朗,有的排队要两三年;注册制改革后,注册审核周期已经大幅缩短,接近成熟市场。
在他看来,要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的动态积极平衡。只有一、二级市场都保持了有序稳定,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新股发行生态。
“当前,我们正按照优化服务、加强监管、去粗取精、压实责任的思路,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积极创造符合市场预期的IPO常态化。”他称。
对外开放的考虑
有序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方向是明确的。下一步,证监会还将坚持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机构设置,开办业务、产品持开放支持的态度。
但同时,易会满也表示,要注重统筹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当前要注意两方面情况。”易会满称,一是防范外资大进大出,二是妥善处置中概股问题。
他表示,对于资本正常的跨境流动,我们乐见其成,但热钱大进大出对任何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一种伤害,都是要严格管控的。在这方面,应该加强研判,完善制度,避免被动。
对于中概股问题,证监会一直在寻求与美方相关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多次提出解决方案,但始终未得到全面的积极的回应。
“我们坚信,合作是共赢的选择,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坐下来,分歧只能通过协商来解决,别无他路。”易会满称。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