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健康险可以说是保险市场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险种。不仅与崛起的互联网科技碰撞出了化学反应,还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支持下,迎来了强势的增长红利。2020年出现的疫情,也激发起了人们对健康保障更强烈的关注与需求。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一环,在提高民众健康保障水平、满足多样化保障需求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四五”规划中,不仅再次强调了“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还提及“保险”多达十余次。
在政策、科技与需求的加持下,2020年商业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8000多亿规模,在各险种中增长最快,到2025年有望达到2000万亿规模,属于商业健康险的时代似乎已近在眼前。
互联网健康险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像惠民保这类高热度同时更具备普惠性的健康险产品,不仅刷新着健康险自身的概念,同时进一步引发了对相关医疗健康政策制度讨论,也推进保险与医疗体制与健康产业的接轨。
在3月19日南开大学与小雨伞保险经纪联合举办的“健康中国、科技中国”下保险发展机遇暨第二期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发布会上,揭示了在国家战略政策、公众需求、保险科技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互联网健康险的发展境况以及我国商业健康险的未来与趋势。
1
-Insurance Today-
“健康中国”下的商业健康保险机遇
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截至2020年底,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职工3.4亿。
《互联网健康保障指数2020》指出,我国基本医保覆盖率稳步提升,尤其是新一轮医改开始后,基本医保覆盖率达到较高水平,总体参保率超过95%,基本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民覆盖目标。但是仍然存在五个较为尖锐的问题:一是尚有部分人群没有参保,其中私营企业、小微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各项保险的比率偏低;二是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还不够顺畅,适应流动性不够;三是待遇差距较大,公平性有待提高;四是基金难以保值增值;五是基本医保保障水平有限。
(2009-2019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总体参保情况)
2020年商业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8000多亿规模,在各险种中增长最快,到2025年有望达到2000万亿规模。南开大学与小雨伞联合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后健康险需求迅速增加,疫情下无接触经济爆火使互联网经济增强,七成受访者表示未来将新增重疾险需求。已经购买健康险人中仍然有30%认为目前保障不足够,希望能够增加配置健康保险。居民保险意识显著提高,健康险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商业健康保险的目标市场应区别于基本医疗保险,应定位成为为具有更高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提供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保障和服务(如高端药物、医养照护等)。在盈利模式上,商业健康保险未来的发展不单纯是保险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更多应构建起由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健康管理等多产业组成的健康服务链和利益共享链(如智能化审核系统、药品福利管理等)。
而由于保险业与医药服务部门尚未建立起稳定互信的合作机制,加上行业内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保险业一直对于医药费用报销型健康保险这类业务望而却步。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商业健康保险业必须要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朱铭来透露,自己在《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起草过程当中参与了一些讨论、研究及草稿起草工作。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险在该文件当中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词,未来如何将补充医疗险更好地市场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将会为商业保险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此外,就业人口当中职工参保比例比重不高,远远低于实际从业人数。有大量流动人口原来以农民身份参加当地的居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进城务工后没有稳定劳动关系,这部分人群处在断保和漏保状态,这实际上也为未来商业保险发展创造了一定空间。
2
-Insurance Today-
保险科技创新的 “内省外观”
2015年,正值互联网保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小雨伞保险经纪平台正式诞生,专注于互联网保险与大健康产业。6年时间过去,其先后推出的一系列定制化产品,包括首款产品“小雨伞父母保险”,成人重疾险“超级玛丽”、少儿重疾险“大黄蜂”、定期寿险“擎天柱”、百万医疗险“钢铁侠”等也均成为“网红产品”,一时引领行业风骚,并引发效仿风潮。经过多年的口碑的积累,小雨伞也逐渐成为高性价比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标杆平台之一。
科技行业出身的小雨伞保险经纪创始人兼CEO光耀在此次会议上回顾了过去科技行业演化和用户演化的进程。
“2011年是移动互联网元年,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比iphone发布晚四年?是因为整个工业产品需要把网络运营商从2G网络升级到3G网络,让苹果、安卓手机硬件把价格降低下来,整个时间窗需要运营商、工业企业、软件开发者需要四年时间铺垫到2011年。而此后,2014年到2015年,移动支付发展了,我们才能做所谓的保险支付。行业科技是这样一步步演化,到底我们这个时刻用什么样技术能力来解决当下问题,到底这个世界科技演化是什么样?”
光耀认为,今天有一个重要影响是,互联网把世界分成两个世界:一个物理世界、一个数字世界。整个物理世界已经被数据化,物理世界逐渐虚拟化、数字化,这是未来的趋势。必须关注这个趋势下对行业未来变化和发展的影响。
从用户演化角度,光耀举例称,小雨伞保险的投保人平均年龄在33岁, 1987年出生的人是小雨伞经纪平台最标准的客户画像,这些年轻的80后、90后面对商业保险市场之时与上一代客户视角不一样,因为很多生活方式都在虚拟世界里面,购物方式不太一样。
小雨伞保险经纪在数据分析、算法方面有大量经验积累,在售前咨询、智能核保、理赔、风控等方面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在保险购买的整个环节(即售前咨询-产品定制-购买-核保-理赔),小雨伞保险经纪运用科技手段不断创新,通过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形式和服务,完成服务线上化,提升各环节体验并形成闭环,降本增效。
近日,小雨伞保险经纪母公司深圳木成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光耀表示,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保险科技等方面的投入。
光耀认为,在当下整个互联网变成人的肢体延伸,我们视觉、听觉、味觉通过互联网或者硬件工具做了延展。对于80后、90后,硬件互联网已经变成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了。线上和线下边界越来越趋同。
他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人带来更多自由度和灵活度,也可能给人带来限制, “我发现一个美团骑手打开手机之后是他的工作场景,假设他今天中午要送五份餐,走哪条线路,先给谁送后给谁送,多长时间送到,居然不是他个人决定,是云端计算机帮他匹配好路线分配给他。”
对此,光耀称之为“强平台弱个体”,“可能未来发生一个趋势,一个个体用户因为他需要拿这种硬件的设备更不自由,他的行动方案、行动轨迹是被更强的冰冷的计算机云端平台来指挥的。”
而对于保险业来说,未来也有机会通过更强大的云端智慧,站在客户角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光耀表示,“保险的科技化和互联网化是小雨伞保险经纪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一直希望把核保、核赔、理赔等这种服务化做得更强一些,更多地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让客户买得明白,赔得放心”。
3
-Insurance Today-
惠民保推出后是否意味着商业医疗保险也会迎来区域化发展?
近两年,惠民保迅速成为网红保险产品。据统计,2020年共有23省82个地区179个地市111款惠民保产品上线,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50亿元。
在一位来自医药行业的专业人士看来,惠民保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惠民保是个险还是团险?是政策产品还是商业属性产品?未来社保与商保的边界越来越清晰还是模糊?惠民保能不能实现保险引流的目的?此外,惠民保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可能第一年很好做,第二年是会赔穿还是保费缩小?看不清楚。惠民保赔付比例太高会陷入恶循环,赔付太低又会失去惠民性。而有一个趋势是,惠民保产品价格从2020年上半年到下半年,再到2021年,整体价格在水涨船高,惠民保的发展对百万医疗是冲击也是行业讨论关注的问题。”
惠民保推出后,是否意味着商业医疗保险也会迎来区域化发展?惠民保是否是打通商业保险与医保的主要路径?
从医疗端来看,医疗是本地化的东西。大部分患者就医还是停留在本地。而从医保角度来说,大的方向是要对最近几年医疗界公立医院最重要话题的背后逻辑进行统一建设,比如分诊治疗、区域中心建设等。
南开大学老龄健康与民生保障研究基地主任陈璐观点鲜明地认为:
现在惠民保是区域性的,我们商业保险是不是今后也要一步步变成区域性的?我认为是不会的。为什么?惠民保现在一市一策或者一省一策,是和社会保险融合在一起,社会保险是地市级统筹,做惠民保和当地政策联合一起是区域化,全国销售的商业保险如果也学惠民保做区域性则需要打一个问号。
陈璐认为,商业保险要集合各方面力量使自身话语权更强,做有能力的、有话语权的支付方,有自己的管理效率,打通健康产业链上下游,而不是把自己的力量打散做成区域化。
业内人士呼吁各地医保局,包括社保基金、医疗机构在保证客户隐私前提下,在不违反有关规定前提下向直保公司适当放开一些数据,为保险公司精准定价,设计和开发一些更实惠产品,提供一些支持。不过从实践中来看,数据壁垒破冰仍然是非常艰难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