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沙县在哪里,但你一定见过或吃过沙县小吃。
如果评选中国最受欢迎的国民小吃,“沙县小吃”肯定榜上有名,它是很多城市的烟火气。火车站边、居民区里、公司楼下……哪里最“接地气”,哪里就有沙县小吃。
据央视新闻,3月23日,正在福建三明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同乡亲们亲切交谈,实地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习近平说:“民以食为天,沙县小吃非常受欢迎。我这次来也是看一看沙县小吃目前的现状和前景怎么样,沙县小吃在现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探索,还要完善,还要办得更好。现在的城市化、乡村振兴都需要你们,这就叫做应运而生,相向而行,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
习近平多次关心沙县小吃
密布全国的门店,让你和沙县小吃相逢就在转角处。如果你来自北方,喜欢面食,可以点上一笼热气腾腾的柳叶蒸饺;如果来自南方,一盅滋补营养的瓦罐炖汤,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尝尝福建本地的风味,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沙县扁肉,皮薄馅大、晶莹剔透,再配上放有花生酱的飘香拌面,干稀搭配,好吃不贵。蒸饺、扁肉、拌面、炖罐,被称为沙县小吃的“四大金刚”。大江南北,只要走进街头巷尾的“沙县小吃”,都能品尝到这些兼容南北风味的平民美食。为了发展小吃业,沙县下了大力气。当地曾有全国唯一以政府名义成立的“小吃办”,县领导亲自挂帅,同时大胆鼓励乡镇干部停薪留职带头经营小吃。
沙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小吃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将小吃定位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组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建设沙县小吃一条街,注册沙县小吃商标……再到筹办每年一次的沙县小吃文化节。小吃,从自发创业的个体经营,变成政府引导的支柱产业。
图片来源:摄图网
沙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统一商标、统一技艺、统一形象”的会员制发展思路:先后出台40多份文件,通过给予资金信贷、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群众创业、创建知名品牌等政策扶持,促进小吃产业快速发展;成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免费为小吃业主提供经营管理和制作技艺培训,提升小吃从业人员技艺水平;针对缺乏经营经验的小吃业者,给予创业前的开店指导;与县市场监管部门配合,抓好原辅材料市场监管,确保源头产品质量。
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开始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编制《沙县小吃集团餐饮连锁经营管理手册》,涵盖了公司组织架构、门店服务规范等管理标准体系。“标准”的沙县小吃来了!
目前,沙县27.2万人中,有6万多人在外经营小吃,并且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28元,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优秀技艺传承还推动了当地节会经济、文旅经济发展。沙县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沙县小吃旅游文化城”和沙县小吃文化科技馆、民俗馆等,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48亿元。
标准化,让小吃转型升级
开沙县小吃赚钱不难,但“夫妻店”的经营模式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却越来越不易。
如何让沙县小吃持续做出大成绩?
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总结出小吃制作和经营经验,将全国成千上万小吃业主的后厨变成了“中央厨房”的生产模式。
2016年,沙县小吃开始实行标准化生产,将现代食品加工工艺与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有机结合。“中央厨房”批量生产前请沙县小吃业主代表品尝,既保证了独特风味,又确保了食品标准化、安全化,小吃业主的经营成本不断降低。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福建省沙县小吃产业园,是沙县小吃的“中央厨房”。每天,12吨蒸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诞生,每个蒸饺统一两面14个褶,重量14.5克,正负不超过0.2克。扁肉依靠机器自动捶打,拌面也用上了自动捞面机。每天40吨各类半成品从中央厨房出发,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各地。大数据分析成千上万加盟店的经营情况,从生产线到餐桌,食品安全可全过程监控。
如今,不少沙县人返乡创业,做起了小吃的配套产业。沙县的中药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有6万亩,带动2万农户就业。
在很多外地门店,扁肉、拌面、蒸饺、炖罐是最常见的品种,而在沙县当地,小吃品种高达110种,很多在外地都是吃不到的。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那么问题来了,“我吃的是假沙县小吃吗?”“为什么这么多品种我都没吃过?”
因为食材的地域限制、运输条件的原因,很多小吃没有办法制成半成品运往外地,所以只能在沙县当地才能吃到。
编辑|卢祥勇 杜恒峰 肖勇
校对|程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