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互联网巨头,无一不在金融的边缘试探。
从电商到支付,再到消费金融,这似乎是一条水到渠成的变现之路。
步伐更快的玩家已经在消费金融布局上全面开花。
比如,抖音钱包就已经集齐了信用卡、现金贷、商品分期。
与抖音一样被众人熟知的短视频王者——“快手”,金融布局节奏似乎略慢一筹,但仍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20年6月,快手注册“快手支付测试”公众号,又申请了多个名为 “老铁支付”的商标,紧接着2020年11月,有消息传出,快手通过收购易联支付,获得支付牌照。
彼时,针对快手是否布局金融这个问题,快手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快手尚没有金融方面的布局”。
虽没有布局,但并不妨碍准备布局的计划。这似乎是互联网巨头做金融的一条老路。
据新流财经独家了解,快手目前正在着手入股一张由央行下发的重量级牌照,也在招聘金融方向的人才。
引入持牌机构,开发电商分期业务?
据快手官网「社会招聘」栏目显示,快手去年就在公开招聘的【金融方向】政府事务职位目前仍然在招聘中,日前与金融相关的岗位又多了一个「机构合作总监」。对于快手做金融,尤其是消费金融一事,多位行业人士表示看好,且十分期待。“快手有天然的场景和流量,以及特殊的用户属性,注定快手的金融布局会很有看点。”一位银行人士坦言。
快手在今年2月登陆港交所上市。
刚刚出炉的快手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646亿、4.811亿,分别同比增长50.7%、45.6%。
2020年全年,快手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为5760万,较2019年的4890万增长17.8%。
电商方面,快手平台上促成的电商交易的商品交易总额为3812亿元,较2019年的596亿元暴增539.5%。
此外,快手电商平均重复购买率也由2019年的45%进一步增至2020年的65%。
值得一提的是,快手其他服务收入已经由2019年的2.6亿元增加超过13.3倍至2020年的37亿元,这主要得益于电商业务扩展所致。
根据艾瑞谘询,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间,按商品交易总额计,快手为全球第二大直播电商平台。
此前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前九个月,快手其他服务收入(主要包括电商收入)占快手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0、 0.1%、0.6%、0.3%及5.0%。
而在2020年末,这一数字已经提升到6.3%。
从以上多组数据不难看出,快手以电商为主的其他服务收入近两年增长迅猛,平台用户复购率也直线飙升。
这些数据为快手发力电商分期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我们再来看快手的用户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快手在早期一直伴随着“北方”、“三四线”、“大龄”等各类标签。Mob研究院和西部证券(002673,股吧)研发中心2020年8月的数据显示,快手用户相较于抖音用户更加下沉,其中一线城市用户占比不足10%,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不足15%,用户整体画像偏向低线级城市的蓝领工作人员,男性占比较抖音大。
这样的用户属性,与消费金融一贯的用户属性有所重叠。
据Mob研究院《2020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调研的2012年到2020年10月的数据显示,消费金融用户中,85后男青年为借贷主力军,34岁以下男青年占比近8成。
目前市场秉承“普惠金融”的宗旨,消费信贷覆盖城市的范围逐渐扩大、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人群占比不断提升,已经到57.4%。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用户以10K以下月收入为主占比超85%,月收入3K以下的群体借贷意愿强烈。
所以,不管是从用户属性还是用户规模,以及自带场景来看,快手做金融都有着天然的优势,目前只差临门一脚。
眼下,金融科技飞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市场监管趋严,监管层一再强调“所有的金融活动,都要纳入金融监管。”
所以,在牌照真正落地之前,快手的金融布局动作显得保守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招聘人才开始筹备相关金融工作,依然值得市场期待。
2020年,快手营收587.8亿元,同比增长50.2%,但净亏损1166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79.49亿元较2019年亏损扩大12.2%,亏损原因主要为销售及营销开支扩大。
所以,对于快手而言,通过金融业务快速变现,似乎也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