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需撇去商业浮华回归育人本质

财经
2021
03/25
08:36
亚设网
分享

张锐

广为社会所诟病的在线教育正在迎来强监管的信号。日前,中央网信办和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向全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出了“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育人导向;坚持诚信经营,强化行业自律;坚持质量第一,强化社会责任;坚持规范办学,强化社会监督;坚持安全底线,强化信息保护”共五项倡议,以此为导向,接下来凝聚到在线教育行业的监管政策可能会悉数出台和落地。

显然,我们首先必须肯定在线教育本身是个好东西,而好的东西就更容易形成刚需,更具有市场扩展性与商业前景。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动态数据,2016年~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从1560亿元增长到48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倒逼线上教育需求出现“井喷”,全年在线教育用户暴增3766万人,驱动用户总规模膨胀至3.42亿,由此带动2020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劲升102%;而在同期供给端,在线教育企业从60.69万家迅速扩容到70.58万家。按照艾媒咨询的预测,至202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占整体教育培训市场规模的5.6%,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11.4%。

在线教育呈现出了如此巨大的风口,资本向其密集加持的节奏也越来越快。IT橘子的追踪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国内在线教育行业融资总额分别为174亿元、227亿元、474亿元、349亿元和1034亿元,期间虽然2019年因为特殊原因所扰出现了负增长,但2020年的增长规模却同比猛烈放大了两倍之多,接近过去4年的总和,且全年在线教育领域共发生的111起融资事件也为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份所不及。

在线教育本身就携带者互联网的深厚基因,其基本复制了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打法,即通过包括免费、补贴或者猛烈降价等在内的烧钱方式首先圈占用户。

资本不仅具有逐利的动机,也有嫌贫爱富与趋强远弱的本性,因此,那些看上去白花花的银子并不会平均性地分流到每一个在线教育企业的口袋,而是有着非常显著的偏爱与侧重。数据显示,2020年超千亿的在线教育融资有80%都流向了猿辅导、作业帮等5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相应的,能够在广告市场上一掷千金的也是这些企业,更多的中腰部玩家只能苦苦支撑甚至吐血迎战,由此也意味着,接下来更为残酷和激烈的烧钱与营销厮杀只会在头部公司之间展开。

不是说在线教育不需要甚至必须远离资本的加持与扶助,但如果在资本的绑架之下只会摆弄花拳绣腿和瞄准短期利益,同时忽视与丢失自己本应该重点修炼的技能尤其是师资声誉,那就绝对难以让人接受与认同。据消费者网发布的《2020年教育培训消费舆情数据分析》显示,有关在线教育培训消费的负面舆情超过舆情总数的七成,而黑猫投诉平台发布的2020年度教育培训行业年度红黑榜中,黑榜中超过一半的培训机构都是在线教育企业。一个“名师”同时出现在四家在线教育机构的宣传广告之中,标榜着清华、北大甚至哈佛耶鲁等海外名校的高材生实际是一个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普通高校毕生,尤其是在线教育机构中当教师在“底薪+绩效+续报率”薪资结构的驱动下,视教学工作为推销媒介,教书的同时还扮演销售角色,最终授课变成了售课,这种功能的错位与身份的异化已经清晰地显示在线教育已经完全脱轨与跑偏。

在线教育从业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可以与合作者为短暂的胜利与欢娱而举杯同庆,同时也可以在忍受亏损之痛后留下一地鸡毛甩手而去,而最终收拾残局一定不是资本而是在线教育从业人。选择与资本的联姻,在线教育必须秉持与坚守自己的初心与矜持,即尊重教育的长周期、慢投入的规律,践行塑造人、教育人的本质,用心动员与耐心说服资本方与自己一起将更多的投入倾注到师资力量、课程设计、平台口碑以及教学环境与设备体验这些可以产生战略双赢的核心竞争力上来,而不是将在线教育看成是一门只是捞快钱的生意,任由互联网与资本联袂过度催熟与掰弯扭曲其原有的生长体系。

当然,在商言商,让在线教育企业的精神世界自觉皈依到教育的公益价值上来其实并非易事,监管的脚步为此必须跟上。一方面,考虑到教育试错成本较高的特殊性,应当参照普通教育、线下教育的经验,为在线教育定准立规,建构起内容严整、结构严密的考核体系,并依标对在线教育企业定期展开综合评估,通过发布红白名单实现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搭建起在线教育的综合管理平台,将在线教育企业的学习内容、教师资质、开班情况、学生数量、收费标准等信息统一录入平台,并提供查询服务,同时在平台开通公共评价通道,采取信用积分、星级评定以及黑名单曝光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于在线教育的出清功能。

(季丽亚 HN00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