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山革命纪念地举办“纪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2周年”主题活动。工作人员听讲解员讲红色故事。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新京报讯 (记者罗晓静)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入驻北京香山。昨日,香山革命纪念地举办“纪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2周年”主题活动。
昨日上午9时,双清别墅门前,来自香山公园和香山革命纪念馆的干部职工代表列队肃立,举行了升国旗唱国歌、敬献花篮等仪式,并现场聆听了宣教员讲述的红色故事。
昨日下午,《为新中国奠基 为新时代铸魂——首届香山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新书发布会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召开。与会专家认为,该论文集是对香山革命纪念地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进一步丰富了对香山革命精神和香山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为传播红色文化、发扬红色传统提供理论支撑。
自2019年9月13日对外开放后,香山革命纪念地运行平稳有序,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也成为“网红打卡地”和“北京新地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据了解,香山革命纪念地将适时举办“百年征程 香山华章——第二届香山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理论研讨会”,再次搭建起全国社科理论界、革命类纪念馆之间交流互鉴的平台。目前,正在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集研究论文。
■ 揭秘
大红灯笼见证新中国成立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两个开国大典上使用过的大红灯笼可以称之为“镇馆之宝”。
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共商国是,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计划在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工作迅速展开。周恩来作为开国大典筹委会主任委员,在十几幅设计方案里选定了有8盏大红灯笼的方案——它们悬挂在城楼上的10根廊柱间,既衬托出开国大典庄重、严肃的氛围,又能充分彰显出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浓厚喜庆气氛。
设计方案通过后,由于在比例上需要匹配天安门城楼宏大的体量,一般的灯笼根本无法满足设计方案的需求,迫切需要寻找会做灯笼的艺人。经多方打听,最终找到技巧娴熟的手艺人尹作滨。
制作大红灯笼必须依靠手工,历经十几道工序,四个人一起用时二十个小时左右才能够完成一盏。为节省时间,尹师傅带着一班徒弟直接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场制作。由于灯笼的体积和质量实在太大,工作人员最后用抬轿子的方式,才把这有史以来最大的8盏大红灯笼挂到了十根廊柱之间。
开国大典当天,8盏大红灯笼就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此后的数十年,它们也见证了新中国一段时期的发展历程。
1994年,经上级批准,天安门城楼上的8盏大红灯笼替换成折叠式的新式灯笼,历经了近50年沧桑岁月的大红灯笼终于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2019年,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开馆之际,其中一对由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无偿划拨,如今陈列在馆内的主题展览中。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