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抗肿瘤药物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销售额达18.13亿元,同比继续增加20.72%,再创新高。凯美纳是贝达药业(300558.SZ)开发的小分子靶向药,属于第一代EGFR-TKI(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主要适用于部分晚期癌症患者人群。
得益于凯美纳的表现,贝达药业2020年业绩表现亮眼。最新年报显示,2020年贝达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8.70亿元,同比增加20.36%,实现归母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增加162.70%,以及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加60.30%。
2020年,贝达药业来自凯美纳收入的比重高达96.95%。自凯美纳2011年国内正式获批,长期以来是贝达药业唯一的收入来源。业界除了诟病贝达药业迟迟没能打破“单品独大”的局面,也一直关注凯美纳的销售情况。
图片来源:贝达药业2020年报
2016年,凯美纳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随后2017年即罕见出现负增长。这与这一阶段埃克替尼参与首批国家药品采购价格谈判、主动下调挂网价格,降低采购价格等因素有关。
根据药智数据显示,埃克替尼在未纳入医保前的定价较高,最高达3080元/盒。2016年5月的医保谈判结果显示,埃克替尼的采购价格降至1399元/盒。2017年以后,埃克替尼价格相对稳定,因此重新迎来价稳量升的“甜蜜”期,年化增速达20%。
但是这份甜蜜并不会保持太久。随着更多国产第三代EGFR-TKI上市,预计凯美纳销售峰值将在不久后出现。第二、三代肺癌靶向药物陆续在国内上市,在疗效层面对凯美纳等第一代肺癌靶向药物存在一定替代效应。
目前,贝达药业也有新药物等待上市。2020年11月,贝达药业开发的用于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1类新药盐酸恩莎替尼(商品名:贝美纳)获得批准。相比目前上市的第一代ALK靶向药克唑替尼,恩莎替尼在临床疗效上具备一定优势。
ALK与EGFR均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基因型突变。相对而言,ALK突变概率较低,因此恩莎替尼的总市场容量将小于埃克替尼。恩莎替尼未来能否接力埃克替尼,支撑贝达药业收入进一步增长,目前仍是未知数。
比起少的“可怜”的净利润,贝达药业在研发上却是不遗余力。2020年全年研发投入达到7.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9.69%。具体来看,贝达药业的研发管线集中于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的化学药,如埃克替尼和恩沙替尼的后续开发,以及三代EGFR-TKI;也有单抗类药物和双抗类药物等。
2020年,贝达药业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达到3.80亿元,超过这一年归母净利润一半以上。增加研发支出资本化可以降低公司在当期费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厚业绩。研发是医药企业价值增长的原点,可惜净利润与开发支出不可兼得。
为此,贝达药业计划引入更多资本的支持。2月14日贝达药业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计划继续加码临床管线的研发投入。如果发行成功,贝达药业将成为A+H两地上市公司。
而就在贝达药业继续加码研发的节点,研发团队出现动荡。3月12日,贝达药业公告称,毛力先生辞去公司董事、资深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的职务。由于新药开发周期普遍长达数年,研发团队的稳定也尤为重要。首席医学官的去职毫无疑问将会对贝达药业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贝达药业大股东们似乎普遍对公司未来股价表现没有信心。重要股东买卖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2020年以来浙江济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实控人丁列明等股东连续多次减持贝达药业股份,合计减持3547.77万股,参考市值28.96亿元。
截至3月25日,贝达药业报收于104.29元/股,市值431亿元,对应市盈率78.9倍。较2020年8月触及的149.27元/股的高点,回撤已逾30%。对于贝达药业而言,仅埃克替尼的成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