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到2025年,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总资产达到10万亿,营业净收入达2800亿元,净利润要实现更快的增长。”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今日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大目标”。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方合英表示,中信银行确立了“三三四”战略,即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三驾齐驱;打造财富管理等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构筑金融科技等四大经营发展的支柱。而今年,中信银行将先以“稳息差”、“压不良”为主。
加大不良处置 目前已核销资产存量超1200亿元
中信银行的业绩报告显示,营收与利润保持了一定的增长。2020年末,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47.31亿元,较上年增长3.81%;利息净收入1,505.15亿元,较上年增长2.44%;非利息净收入442.16亿元,较上年增长8.75%;拨备前利润1,408.46亿元,较上年增长5.27%;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489.80亿元,较上年增长2.01%。
但由于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34.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35亿元,增长11.09%;不良贷款率1.6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6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0.46%,较上年末下降3.9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1.68%,较上年末下降3.57个百分点。
为管控资产质量,2020年中信银行加大了对不良的处置、核销力度。据方合英介绍,去年全年,中信银行处置不良本金约927亿,回收以及核销资产101亿。同时,中信银行更加严格执行风险分类,并主动暴露风险。2020年末已将信用卡和个贷60天及以上贷款全部降级不良,风险暴露充分彻底。
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表示,中信银行今年将强化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批标准、营销指引、资源和考核政策的“五策合一”,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制度供给,数字化风控,以及资本市场业务风控等能力,并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担当的意愿和专业能力。
“对于对公授信集中度的’顽症’,中信银行将采用’组合+单一客户’模式,运用区域和客户限额模型,实施集中度限额管理。”胡罡表示,对于信用卡不良上升的“急症”,加快模型迭代优化,严把客户准入标准,加强催收管理。
不仅如此,中信银行还将对账销案存的资产、存量问题贷款再度深挖。方合英透露,中信银行账销案存的资产现在达到了1220亿,资产的回收价值远高于往年。今年计划从账销案存资产中清瘦150亿。
针对存量问题贷款,胡罡表示,由总行特殊资产经营中心牵头分行进行名单制管理,一户一策,通过引战、有效增信等多种措施化解风险,提高风险分类,减少拨备,回补利润。
“三驾齐驱”战略不变 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业务相辅相成
近年来,中信银行持续推动业务结构由“一体两翼”向“三驾齐驱”转变,将零售和金融市场板块作为轻型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三大板块”营业净收入占比,已从三年前的55.6%、34.7%、7.1%调整为45.9%、40.9%、11.7%,业务架构更加均衡,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
在方合英的看来,未来五年,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业务的“三驾齐驱”方向仍将持续,并且这三类业务将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发展。
方合英介绍,公司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均是中信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从2020数据上看,中信银行对公贷款实现近年来“最好投放”,2020年末对公贷款达到2.17万亿元,全年新增贷款规模2149亿元,创历年最高;而去年,中信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占税前利润已经占比超过了30%。零售银行在两次转型之后,已经形成了自驱力,中信银行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形成良性的循环。
此外,依托中信集团,中信银行未来的发展也得到支撑。方合英表示,去年,中信银行联合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以及中信金融租赁、百信银行、信银国际、信银投资共落地992个协同项目,截至报告期末,累计为客户提供联合融资金额10782.07亿元,托管中信集团其他金融子公司的资产总规模达8457.72亿元。
形成三大竞争优势 财富管理将成“轻型化”转型重点
方合英表示,中信银行的“334”战略中第二个“3”,即是形成三大核心竞争优势。除了依托中信集团资源进一步加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以外,中信银行还将着重在资产管理交易能力以及大财富管理方面形成优势。
近年来中信银行正在进行“轻资本”转型。发展财富管理,增加非息收益是重要的手段。方合英表示,中信银行今年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推进中间业务收入,重点将推进资产管理理财业务收入增长,以及代销业务收入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信银行累计代销非货币基金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89.91%;受新产品规模大幅提升、权益类资产估盈等因素影响,年内实现理财业务收入21.24亿元。
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的大幅增长,中信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亦有所提高。年报显示,2020年度,该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8.36亿元,同比增长7.88%,占营业净收入的14.81%,比上年增加0.5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刚刚成立的理财子公司信银理财已经开始盈利。年报显示,2020年度,信银理财实现营业收入9.74亿元,实现净利润5.9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2.46%;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规模达398.92亿元。
“在贯通综合融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轻资本转型大循环,理财子公司将有大有作为。”方合英表示,资产管理交易能力需要依托银行对公客户资源和强大的资产组合的这个组织能力,为理财子公司提供这个独特优质的投资标的和项目,持续做大资产规模。
此外,方合英表示,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链条上,中信银行既要提升自身产品创设能力,也要优秀合作伙伴实现跨公司跨市场的产品和服务采购,做“开放式的产品货架”,不仅局限于银行内部,或是集团内部,而且要形成跨集团的“货架”模式。
四大经营支柱浮现 将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在中信未来有5年的发展计划中,方合英将金融科技的发展放在了“构建四大经营发展支柱”的首要位置,高于风险体系建设、关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组织构架等其他“发展支柱”。方合英表示,未来3到5年,中信银行全行的科技人员数量要从4200人达到6000至7000人;未来3年科技投入计划不低于15%。
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中信银行科技投入69.26亿元,较上年增长24.43%;科技人员数量两年翻两番,截至2020年,科技人员(不含子公司)达4190人,同比增长31.68%,科技人员占比达7.6%。
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对于当下银行业而言已经成为标配。金融科技也进一步推动了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中信银行加大数字化营销,利用链式获客和产品获客模型拓展新客户1.28万户,带动存款增长539亿元;开发零售经营系统,带动资产规模提升近2000亿元,理财AI智能推荐实现线上销售规模超过2300亿元。通过加大数字化服务,利用流程线上化、审批移动化、客户识别智能化等方式,中信银行将对公客户开户时间缩短了约30%。
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吕天贵表示,中信银行将继续完成敏捷组织转型,构建聚焦业务价值创造的全功能性敏捷团队和全链接、全在线、高校支持一线作业的it服务模式。而这样的服务模式是让技术、数据、业务形成综合化的“合署办公”模式。
此外,方合英透露,中信银行下一步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一些变革,以此来支撑中信银行的战略转型。“当下的组织构架中,部门银行的痕迹较重,产品部门和客户部门之间这种协作还是有一些障碍。未来的组织构架调整将打破这些不利因素。”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