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银保渠道人身险业务在经过了近两年的调整后,重新回到万亿元级水平。具体来看,84家开展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以下简称银保业务)的人身险公司去年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108亿元,同比增长12.6%。从头部险企来看,去年,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超过60%和45%。
业内人士认为,银保渠道仍是保险公司的重要渠道,且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还会加速深度融合,跳出简单的代销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产品,打造生态圈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银保业务增速远超行业整体
经历了近两年的调整之后,2020年,人身险公司银保收入重新回到万亿元级水平。BestLawyers联合创始人李世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2017年原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4号文)的影响,银保渠道规模锐降,直到2019年8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再次明确了银保渠道的发展路径后,该渠道业务逐步回暖。
数据显示,去年,银保渠道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12.6%,明显高于人身险全行业6.9%的保费增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近两年头部险企开始重新重视银保渠道,投入资源开发该渠道。另一方面,银行的数字化率较高,也使该渠道去年受疫情影响较小。
以上市险企为例,据最新披露的2020年年报,中国人寿去年银保渠道总保费达412.40亿元,同比增长62.1%。新华保险去年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97.29亿元,同比增长45.6%。
“面对新业务的冲击,部分银行个险业务的互联网化速度非常快,其业务的线上化率已经达90%以上。”李世同说。
银保规模重上万亿元平台,但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交费方式,今日银保渠道与往日银保早已有大不同。
“过去,银保产品以趸交为主,主要是简单的储蓄替代品,现在很多险企谋求转型,发展价值型、保障型产品。”朱俊生表示。
数据显示,2020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全年长期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612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2249亿元,同比增长10.9%;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3871亿元,同比增长0.9%。
从长期险的产品构成来看,2020年寿险业务实现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6028亿元,占全年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的98.5%。其中,分红寿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3920亿元,同比下降2.8%;普通寿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18.2%。
值得注意的是,从62家人身险公司报送的数据来看,2020年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产品占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九席,已成为银行代理渠道业务结构转型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银行和险企加速融合
“未来,银行和险企之间会有更多的深度融合,银行也会逐渐从简单的代销保险产品转型,主动发现和挖掘客户需求,并反向传导至险企的产品开发端。”李世同表示,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系险企的优势更加明显,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对“自家人”的销售支持力度更大。
朱俊生表示,银行在客群总量以及高端客群数量都占有优势,同时,目前不少银行在建设生态圈,保险公司也在推动保险和服务的整合,参与银行生态圈的建设,双方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产品代销层面的合作,而要在更深程度上共同开发客户需求,产品和服务进行优势互补,形成“保险+银行+服务”的生态圈。
他同时指出,未来,银保、团险、个险等渠道的交叉融合也将深化,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挖掘企业客户,进行团险产品销售,同时再推进个险业务转化。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传统银保渠道和互联网保险业务渠道融合趋势明显。传统银保业务“线下转线上,网点转线上”,银保渠道来自电子银行、官微等互联网平台的保费比重越来越高,传统银保经营也在借鉴和吸纳互联网保险的技术和经营模式。
同时,随着银保业务在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客户经营价值和客户经理收入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银保业务,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业务迅速增长的主力军。未来,银保渠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