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 | 险企"年报考":谁在"潮头",谁在"划水",谁在"裸泳"?

财经
2021
03/29
10:38
亚设网
分享


周评 | 险企"年报考":谁在"潮头",谁在"划水",谁在"裸泳"?

上市险企年报披露收官。

先有平安,随后太平、人保、新华、国寿,3月28日晚间太保也已登场。港股的众安和美股的慧择,也让人管窥互联网保险和保险中介的冷暖。与此同时,轻松互助和水滴互助三天之内接连宣布退出,在年报之外激起波澜。

总之,在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的2020年,险企顶住了压力,暴露了问题,也亟需搭上转型的便车。

师出有名:新老战略PK

“人保靠什么?”2020年履新的人保董事长罗熹在业绩发布会上有此一问。他说,我们要建立“三高”模式,就是高端的人才、高端的产品、高端的客户,很多公司都想,平安靠的是数据,太平靠的是高端,泰康靠的是养老,新华靠的是投资。

罗熹之问的背后,是各大险企的转型和战略PK。粗放增长和野蛮生长的时代渐行渐远,保险正在从单一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的全链条泅渡,谁先上岸,谁就能脱颖而出。

人保推出重归C位的卓越保险战略,在此之前,国寿抛出“重振国寿”战略,新华则提出“二次腾飞”,平安则早已启动艰难的寿险改革,都是为了给出自己的“产品+服务”路线。

国寿面临“鼎新工程”收官,不过关于“重振国寿”的战略将代代相传。太保在2020年最大的看点在于,成功完成GDR的发行并登陆伦交所,成为首家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面对长期主义的基本信念,太保也在进行战略调整,改组成立“战略与投资决策及ESG委员会”,启动相关顶层设计。

在上市险企中,较为特殊的中国太平正在发挥科技赋能、内外联动的优势。2020年上位董事长一职的王思东,也在中国太平的年报中表态,构建保险综合服务生态圈。

动得最早的平安,说自己的未来是金融+医疗。一直被追问退休问题的马明哲在业绩说明会上亲自下场解读,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我们非常有信心,而且通过这几年,我们已经找到了感觉。”

声誉风险管理:不护短,不避过

不约而同,平安、国寿和人保今年都踩雷,面临着刚刚出炉的声誉风险管理规定的监管压力。平安是华夏幸福(600340,股吧)事件,国寿是前员工举报事件,人保是假黄金事件,都喧嚣一时。

三家公司都没有回避问题。无论是假黄金事件,还是玖富问题和假保单,人保从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方面进行了反思。中国人寿对于举报事件也积极回应,表示目前调查已经接近尾声,将在结束后尽快通报调查结果,给大家一个客观公正的交待。

而在华夏幸福的债务危机中,平安出现几百亿的风险敞口,对此平安表态,一方面会积极化解,另一方面会躬身自省。“一次投资错了,有的是天灾人祸,有的确实是投资过程没有做好,该检讨的要检讨。”

规模还是价值: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寿险产品,是坚持价值导向还是规模导向,不同的险企给出了不用的选择。

平安一如既往推动价值导向和提质增效。寿险改革,是平安的招牌改革动作。把代理人团队做强,目前平安100万人的代理人队伍不追求大进大出,而是追求质量。

提出重归行业C位的人保也表示,要通过社会保险、企业保险来拓展高端客户,在邱县假保单被媒体曝光之后,人保明确指出,坚持价值导向,推进大个险。

新华保险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2020年,总保费收入增速达到15.5%,为上市以来最高。从财报明显看出,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增长45.6%。对于近年来大力发展银保趸交的新华保险而言,规模的增长也是求仁得仁。对于外界质疑的价值率不高问题,新华保险CEO曾亲自为银保渠道正名,认为价值率不高不代表没有价值,要“算大账”。

中国人寿在2020年成绩取得很多突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6000亿元,新业务价值584亿元,虽然下降0.6%,但相比其他公司,表现可谓良好。对于拥有137.8万人的个险销售队伍的国寿,规模和价值并行,如何用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既提质又扩量,颇有点鱼和熊掌的两难。

投资端加分:长期低利率下的侥幸?

拜2020年牛市所赐,险企的投资收益都很不错。比如,2020年,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1985.96亿元,同比增长17.5%;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839.97亿元,同比增长25.4%;新华保险的总投资收益466.64亿元,同比增长28.4%;中国太平总投资收益468.71亿港元,同比增长51.8%。

代理人、渠道和营销层面的转型是险企的必答题,但资产端的题也不好答,后者不是送分题,甚至如果没有未雨绸缪,有可能变成“送命题”。

当下全球无底线放水,中国虽然没有跟风,但是长期低利率也是大概率事件。这对于险资在资产端的“长袖善舞”,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资管市场以短期见长,资金池盛行一时,对长期价值投资并不“友好”。险资作为长期资金,负债久期高于资产久期,这种资产和负债的错配风险一直存在。在长期低利率下,资产荒出现,险企必须有长期应对之策,而不是被动地“看天吃饭”。

众安与慧择:光鲜的另一面

众安扭亏为盈,慧择喜中有忧,作为保险新势力的代表,它们的年报值得咂摸。

号称保险电商第一股的慧择保险,营收和保费数据喜人,均获得了高增长。全年促成总保费增长49.9%,营收增长22.8%,不过与此同时,全年净亏损1830万元,下滑两倍,还是揭示出慧择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尚未跑出一条让市场信服的路来。

运营成本和渠道成本的高企,是慧择绕不过去的结构性问题。慧择要做大规模冲量,就要不断烧钱付通道费,盈利就难保证。慧择目前的流量更依赖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依赖于大V和KOL的引流,这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是一笔有可能吞噬慧择全部利润的费用。慧择的盈亏平衡,就看议价能力,是否能够降低流量成本。

众安扭亏为盈,上市以来首次盈利,保费首次进入全国财险市场前十,可喜可贺。剖开众安的年报,盈利主要来自成本的下降,而后者来自赔付率的下降,再后者来自消金业务的收缩。这不难理解,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环境逆转,不确定性增多。

但大家对于众安的期待更高,期待包括众安在内的持牌互联网保险公司能够闯出一条新路来,而不是与传统险企同质合流。众安的费用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在2020年还略有上升。如果互联网保险企业不能有效降低渠道费用,那么这个牌照发放的意义便不大了。

2021年又已过小半,险企将以怎样的组合拳傲立潮头?拭目以待。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