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由协鑫集团联合中金资本主办的“零碳驱动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1协鑫能科移动能源战略发布会”在京召开,双方共同发起设立了国内首支百亿碳中和产业基金。
据悉,“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其中协鑫能科或其关联方出资51%,中金资本或其关联方出资20%,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
“本次移动能源战略转型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会上强调,“协鑫进入移动能源领域,将一开始就摆脱补贴依赖,全部通过科技与创新强健体能、谋取未来。”
“摆脱补贴依赖”背后,隐隐指向了协鑫集团光伏产业十余年浮沉往事。
民营电王“闻达于光伏” 国补下调抛售资产减债
公开资料显示,协鑫集团是一家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的民营企业,旗下包含协鑫能科(002015.SZ)、协鑫集成(002506.SZ)、保利协鑫(03800.HK)、协鑫新能源(00451.HK)4家上市公司,产业遍布电力、光伏、集成电路材料及金融等多个领域。
对于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外界曾有这一句评价——发迹于热电,闻达于光伏。
1990年,朱共山在上海创立了协鑫集团的前身:上海协成电器成套厂。1996年,协鑫开始转型向热电领域布局,其后的十年间陆续建造了20多家电厂。2007年,保利协鑫成功登陆港股,朱共山也成为了“民营电王”。
2004年,德国修订《可再生能源法》,提出根据不同的太阳能发电形式,政府给予为期20年、每千瓦时0.45-0.62欧元的补贴。随后,西班牙等国家也相继颁布鼓励政策,全球光伏产业迎来爆发元年,上游原料多晶硅需求暴涨,市价飙升。
在全球多晶硅缺货潮背景下,2005年,朱共山接手了一个被原股东抛弃的多晶硅项目,由此开启了协鑫集团的第二次转型。
在2006年之前,多晶硅原料技术一直为外企所掌握,中国的多晶硅产能不足百吨,而国外的多晶硅成本高达175美元/公斤。
2006年,朱共山狂砸70亿元成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建成首条1500吨多晶硅生产线,结束了国内多晶硅无法量产的历史。2009年,保利协鑫以260亿港元收购江苏中能全部股权,随后持续扩产,到了2011年,保利协鑫多晶硅片产能已达6.5GW,登顶全球多晶硅及硅片供应商榜首。
好景不长,2011年末,受产能过剩、欧美“双反”等因素影响,光伏产业进入寒冬期,硅料、硅片等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保利协鑫遭受重创,2012年度净利润亏损35亿港元,同比下降182%。
光伏市场起伏不定,协鑫集团却并未因此停止扩张,截至2019年末,保利协鑫硅片产能增至35GW,扩大了五倍有余。
2014年,协鑫集团旗下协鑫新能源登陆港交所,当年光伏总装机容量仅为353MW,在国内强大的补贴政策激励下,协鑫新能源一路疯狂扩产,2017年实现装机容量约6GW(1GW=1000MW),短短三年内增长近20倍,登上了全球光伏电站规模第二的宝座。
不过很快,国内光伏产业又迎来了第二个寒冬期。2018年5月底,“531新政”不期而至,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相关文件,下调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补贴,消息一出,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连续跌停。
由于光伏产业建设周期长、回款慢,协鑫集团此前疯狂扩产耗费巨大,债台高筑。数据显示,2016至2018年,协鑫新能源负债总额分别为350.59亿元、466.38亿元、514.78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4.52%、84.13、84.14%,长期维持在高位。
截至2018年末,协鑫新能源被拖欠的补贴款项约50亿元,资金压力之下,保利协鑫及协鑫新能源不得不抛售光伏电站“断臂求生”,2018年至今累计出售光伏电站超过2.5GW,收回现金超过60亿元。
另一边,随着多晶硅及硅片售价一路走低,此前积极扩张的保利协鑫也在2018、2019年分别亏损6.94亿元、1.97亿元,据最新业绩预告,其2020年度预计亏损高达58亿元,其年报审计机构德勤已连续三年出具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意见。
2021年4月1日,保利协鑫及协鑫新能源联合发布公告称,协鑫新能源旗下两家间接附属公司与三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首批光伏电站购股协议,出售6座共计约321MW的光伏电站,交易金额约9.3亿元,用于偿还债务。
此前,朱共山曾公开表示:“协鑫(集团)现在坚持做减法,所有光伏电站资产接下来要全部出售,力争2021年6月底前出售完毕。”
提前布局战略转型换电业务目标年减碳2000万吨
一边抛售资产减债,另一边,协鑫集团也在积极筹谋第三次转型。
“协鑫集团今天的战略发布,其实是酝酿多时,有备而来。”在3月31日的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发布会上,朱共山如是说。
朱共山称,早在2016年起,协鑫集团就按照“固定能源与移动能源比翼齐飞、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进行战略转型,在移动能源、智慧交通等领域提前布局,并与滴滴、蔚来、曹操、神马等各大平台公司与知名汽车厂商保持密切对接。
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11月,协鑫集团曾与滴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新能源绿色出行生态圈;2018年11月,协鑫集团又与神马专车签署战略投资合作协议,跨界合作融资。
2019年,协鑫能科借壳霞客环保上市,专注于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和运营管理,重点聚焦绿色出行生态,布局换电业务。不久前,协鑫能科还刚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度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6.28-7.2亿元,同比增长107.11%-137.45%,有望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业绩承诺。
随着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不少券商纷纷开始加码掘金“碳中和”概念领域,披露前述百亿基金计划后,协鑫能科股价也一度涨停。
事实上,在“碳中和”背景下,车电分离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也有专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充换电业务对实现“30-60”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近十多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增长,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已居世界首位。” 发布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指出,“但电动汽车储能的功能与电网需求之间的匹配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融合发展远远不够。”
王志轩认为,促进能源电力与汽车交通融合发展,需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电力交易市场化下用户侧商业生态,建立各种形态的负荷聚合商、充放电服务商,发挥市场机制,实现车企、用户、运行商、电网的共赢。
对此,协鑫能科总裁费智也在发布会上提出,未来五年,公司将从以出租车、网约车为代表的乘用车和重卡换电业务切入,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应用,重点布局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等五大区域,聚焦换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换电站运营及能源服务以及电池梯次利用等三大核心业务领域,为构建移动能源新生态贡献协鑫力量。
“未来五年,我们要建设5000座换电站,服务15家头部车企和100万车主,每年减少二氧化碳2000万吨,相当于植树1.2亿棵。”费智表示。
另外,针对此次合作,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也指出,协鑫集团是东绿色发展基金和中金南通科创基金的重要出资方,与中金资本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基础,“我们希望通过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协作关系,汇聚中金资本旗下优质的项目资源,结合各合作方的优势,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事业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