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沪指收涨1.93%,本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海通策略:春节以来的下跌只是牛市中的回撤 重视智能制造+大众消费
过去20年房市波动明显小于股市源于居民的资产配置力量,目前居民配置正从房市到股市。美股1980年后的长牛也源于居民资产配置,长牛中有小熊,往往发生在投资时钟的滞胀期。今年投资时钟处于过热期,218以来的下跌只是牛市中的回撤,重视智能制造+大众消费。
中信证券:3月是市场悲观预期顶点 风险已充分释放
3月是市场悲观预期的顶点,风险已充分释放,4月市场关注点将由外部转向内部,国内基本面预期上修,海外基本面预期下修,市场流动性整体均衡;随着投资者情绪面担忧与实际情况背离的不断修正,4月投资者情绪料将持续修复。一、国内基本面预期将逐步上修。预计即将公布的国内经济数据整体超预期,制造业出口和服务消费有亮点;A股一季报也将迎来业绩增速的高点,工业和消费板块亮点较多。二、海外基本面预期将逐步下修。疫情再次反复压制海外经济恢复进程,而群体免疫也难一蹴而就;同时,拜登财政议案的市场反应平淡,距离最终落地仍有距离。三、国内宏观流动性整体平稳,市场流动性整体均衡。渠道调研显示,公募产品上周随着市场修复出现了净申购;同时,市场对外部流动性扰动反应钝化,对国内宏观流动性的预期平稳。配置上,建议继续聚焦平静期的四条新主线,重点布局一季报高弹性品种:一是本轮市场调整后性价比较高的成长板块,如半导体设备、军工等;二是景气恢复明显的疫情受损板块,如旅游、酒店、航空等;三是受益于海外需求复苏的品种,如汽车零部件、家电等;四是一季报的潜在高弹性品种,这条主线建议近期重点布局,其中除了上游资源品外,主要包括医药、汽车、交通运输、电子等。
国君策略:把握一季报窗口期 左手周期制造右手科技成长
震荡行情:不可贪胜,不可不胜。近一周以来,不论是A股市场还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均出现一定的回温,对海外利率上行以及通胀预期出现阶段性的钝化。超跌反弹之后,是否意味着A股迎来了二次春天?我们认为,短期而言趋势性的行情难以再现。从预期的层面来讲,一方面经济复苏的韧性未被充分的认知,包括服务消费的回暖、制造业资本开支周期、出口产业链的景气甚至地产投资的韧性;而另一方面随着社融增速见顶,信用扩张周期结束进入放缓阶段担忧也已出现,市场也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博弈。一张一弛之间,对于A股而言尤其是指数层面难以形成合力,以震荡为主。投资侧重应淡化指数、突出结构、强调盈利、重视边际,但震荡并不意味着超额收益的整体消失。
方正策略:全球消费龙头公司估值变化对A股的启示
参考日本消费板块估值的演绎,A股消费板块目前位于估值趋势性抬升的中期,后续仍具备提升的动能,估值结束趋势性上行的核心因素在于经济过热之后政策持续紧缩,稳定增长、低通胀的环境终结,刺破股市的泡沫。类似于2000年的美股和1989年的日本股市,目前尚未看到估值彻底转向的信号。
国盛策略:全球股市估值小幅上行 A股估值持续处在低位
过去5个交易日A股涨跌互现。截止至周五(4月2日)收盘,沪指收于3484点。市场核心指数整体上行。创业板指、深证成指、上证50、沪深300、上证指数、中小板指表现分别上行3.89%、2.56%、2.47%、2.45%、1.93%、1.82%。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上涨,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和电子领涨,传媒、非银金融和商业贸易领跌。成交占比方面,消费占比相应上升,金融、周期和成长占比均相应下降。
中泰证券:二季度经济走势及投资热点探讨
李迅雷认为,近期美股的道指和标普指数都创出历史新高,尽管通胀和长债利率都在回升,但投资者的信心更多来自美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的底部也自然抬高了。周期股得益于低估值和经济景气度的回升,而前期“抱团股”出现了大幅调整,似乎继续深度回落的动力不足。通胀预期和美国国债收益率提高看来只是前期股市下跌的一个错误理由。但是,继续牛市的理由同样不充分,估计今年还是一轮上下震荡的行情。
招商策略:北上资金3月大幅加仓银行 持股集中度连续下降
2021年3月,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净流入规模减半。板块分布来看,陆股通标的主板配比下降,科创板和创业板配比上升。消费超配比例下降,医药超配比例提升,金融和周期的低配比例继续收窄。主动调仓方面,加仓低估值和顺周期为主(银行、化工、保险);减仓食品饮料、汽车、家电等;受益于碳中和概念,公用事业的行业持股市值占比提升。陆股通持股持续扩散,持仓集中度连续下降,前20大、前50大和前100大重仓股占比均降低。
东吴策略:两个PMI背离对A股的指示意义
财新PMI对市场整体的指导意义可能更强。2018年后,财新PMI与上证综指的相关性在多数时间都强于中采PMI。行业风格表现:中小盘一般更优,行业无明显规律。两个PMI背离期间,一般中证1000表现优于沪深300,主要由于经济趋势尚不明朗,中小盘与宏观经济相关性相对低;行业表现看,两个PMI背离期间的领涨行业并无明显规律。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