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2021:定调在即,惠民保大变局

财经
2021
04/07
10:39
亚设网
分享


激荡2021:定调在即,惠民保大变局

文/沈志鹏

激荡2021:定调在即,惠民保大变局

激荡2021:定调在即,惠民保大变局

3月31日,一则消息引起了《今日保》的关注: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2021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推进会,部署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两个试点年度重点工作。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强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DRG和DIP试点工作是今年支付方式改革的重中之重,会议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了时间和进度要求。

30个DRG试点城市和71个DIP试点城市今年内分批进入实际付费,确保2021年底前全部试点城市实现实际付费,试点工作如期完成、取得实效。

如此看,DRG的付费方式必将成为以后医保支付方式的主流,与医疗支付息息相关的商业保险又当如何?

是否还记得去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份规格最高的医改文件,提出:

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扩大保险产品范围。加强市场行为监管,突出健康保险产品设计、销售、赔付等关键环节监管,提高健康保障服务能力。

上述文件,亦提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目录增补权限、药品集中采购及支付方式等,皆围绕一个目标——解决医保资金不够用、过度医疗或保障不足的现实境况。

这也促成了第一波“惠民保”的热潮。

加之去年底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可持续经营开展专业服务等要求,并对多条违规行为举出“负面清单”:

保障方案缺乏必要的数据基础;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产品或未及时报告保障方案;参与恶意压价竞争;违规支付手续费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拖赔惜赔;利用不正当手段套取、骗取医疗保险基金;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泄露参保人信息或擅自用于其他用途等。

从发展到规范,尤其是DRG与DIP的大力推进,商业保险的普惠性创新的基础已经具备。如果说,之前的“惠民保”仅是小试牛刀;那么医保支付改革加速的背景下,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真正的创新窗口再扩充。

激荡2021:定调在即,惠民保大变局

1

-Insurance Today-

船至中流“惠民保”:大红大紫的背后,乱象几何?

根据《今日保》的了解,有关部门对“惠民保”产品的定性乃“利国利民的好事,前景广阔”,下一步要明确商业保险定位与各级医保部门支持规范,是支持指导不是主导,要给予足够创新空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社商融合的初衷看,以医保之力支持商保发展,越发临近,也会是未来社商合作的重点,不会局限于大病补充,逐步复制到长护、慢病等更多领域。

起步阶段,最适合的产品无疑就是“惠民保”类产品,或许未来将有个统一的名称: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

联想最高层推进的医保改革、DRG与DIP支付改革、多个中心城市的由观望到入局、百万级报销的出现、银保监的出手规范......政策的支持和市场举措的叠加,是不是预示着“惠民保”即将迎来第二波热潮?

《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2020)》显示,该产品保障已惠及超过2600万人,总保费收入超过10亿元。

看到火热前景的同时,也更应看到这款现象级产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持续的经营情况。

要知道,城市普惠险的本质是大病补充,出险概率较低,加之较高的起付线1万元——2万元,是故项目初期赔付情况相对乐观。但是,健康险经营长期更重要。

以某头部险企的一款沿海城市的“惠民保”类产品为例,运行情况如下:

激荡2021:定调在即,惠民保大变局

对比两年运行数据:参保率下降10%,参保人数减少20万,赔付率上涨一倍。如何提振消费者参保信心,又如何激励和绑定未出险的健康人群,如何避免健康人群脱落带来结构失衡和赔付失控等,都是城市普惠险长期发展面临的现实考验。

另外,还有一个严峻的现象值得正视。

2020年城市普惠险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始料不及的乱象。典型者,一城多保,部分城市同时存在两到三个“惠民保”类产品。

激荡2021:定调在即,惠民保大变局

同城多个项目同时存在,是否会带来居民信息的混乱、资源的浪费,随之带来更多的服务问题?这是否需要项目整合,又以谁为主整合,谁被谁整合?

这也衍生出另一个问题:2020年“惠民保”类产品同时存在全国版、全省版、地市版,甚至还有区县版。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版本的城市普惠险做出规模和影响力者并不多。成功案例仅占20%, 80%多是失败案例。

如,当时几款全国版产品,市场反馈和当初预期存在巨大差距。既不具备“惠民保”类产品所必需的政府指导,也不具备针对特定城市的全媒体线上线下营销投放。

部分全省版产品,吉林、安徽、山西、河北等效果也一般,如何下沉到城市,按城市重装上线?是他们需要思考的。

期间,亦有相当部分的非医保局指导或主导的项目。今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医保局介入“惠民保”类产品后,如何处理非医保参与项目和医保指导或主导项目的关系?他们会一起存在吗?还是此消彼长?

有些项目注定会退出市场。

2

-Insurance Today-

“惠民保”突围点:产品创新+链接服务+区域联动

纵观2020年“惠民保”类产品千篇一律:医保内费用二次报销责任,加上特药费用报销责任,可以覆盖市场上95%的产品。

如此缺少新意和特色的方案令之同质化严峻,如何突围2021?

保险产品创新方面,个别城市普惠险开始尝试产品责任创新。如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增加自费报销、有条件放开既往症、增加其他保险责任等。

如武汉“惠医保”增加新冠保障责任、大连“惠滨无忧保”取消起付线、广州“穗岁康”增加合规自费责任……产品创新难点在哪?

关键在于价格。“惠民保”类产品之所以迅速成网红产品,主要因保额高、价格低、门槛低的特点。这样的“一高两低”促其快速蹿红。

同样也因为价格低,难以支持更多更好的责任融入其中,进而影响升级迭代。

纵然在经济发达地区,江苏、浙江和广东的产品定价可达100——200元,给予产品更大的升级空间。但非经济发达地区,C端付费的线上保险定价超过100元就会面临巨大的营销推广压力。

保险服务创新方面,一些地区已实现医保和商保之间的数据打通。

这为城市普惠险的一站式理赔结算创造了良好条件,商业保险机构运用医保报销数据,省去客户提交理赔材料的流程,极大减轻了客户资金垫付压力。

从保险公司风控的角度,还可以介入客户生病治疗场景中,及时了解病程进展和临床诊疗路径,进而对风险管控和及时干预。

除此之外,医保数据的商业授权应用,还有更广阔的使用空间。如,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客户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对客户健康改善和风险管控。

再如,通过对医保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分析整个城市的疾病图谱结构,有针对性的设计专属带病保险,精准触达有需求的患病客户。这些都是未来健康险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保险服务的真正创新,离不开医保的数据支持和大数据技术应用。

区域产业联动方面,可结合区域优势资源,整合当地供应链,形成全新的创新模式。这让“惠民保”类产品除了提高民生保障,还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如尝试打通“医药险”闭环,甚至是打通“医养康健”之间的连接。

这是更大的一盘棋,也更值得市场期待。目前已有城市探索此路,探索其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价值。相信在2021年,一定会有成功案例涌现而出。

3

-Insurance Today-

惠民保运营元年,财险公司或有胜出机会

任何事情都根植于发生和成长的背景,无法脱离背景单独去看和评论。

对于“惠民保”类产品而言,它所面对的背景更加多元:

有大力发展经济内循环的经济背景,有全民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有国家医保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政策背景,有国家发展新基建——大数据应用的科技背景,还有当前社会关注改善民生的时代背景……

如何在2021年破圈而出,当把握两点。

其一,从获客走向运营。

如说2020年是“惠民保”类产品跑马圈地的开始,那么2021年就是其运营上路的元年。只有运营“二开”真正跑通,才能发挥市场的张力和创造力,才能够带来商业健康险内在变革和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

其二,看到市场格局的变化,从群雄逐鹿演进到胜者为王。

期间,财险公司相对寿险公司胜出机会或许更大。原因,“惠民保”类业务对财险公司更为重要,这是财险公司不多的增量市场,且是中长期增量。如有财险公司跑通完整模式胜出,有可能率先将之运作模式从大病保险复制到慢病险、长护险等。

这将是一个几何级成长的市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