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小米集团CEO雷军在直播中回应了造车计划,他表示,小米首款车预计在3年后推出。
关于首款车的车型,雷军透露,小米曾做调查,其中,有45%用户希望小米首款车是轿车,40%用户希望是SUV。
“所以不是轿车就是SUV,但这个还需要再商量。”雷军说。
雷军还表示,在调查结果中,大部分用户希望汽车的价格区间在10-30万元之内。
雷军在此次直播中还提及,由于小米已有的loT生态,小米汽车的内部乘坐体验可能会成为它最明显的优势之一。
据小米集团的年报披露,小米AloT平台设备连接数已经达到了3.25亿台,背后所连成的物联网生态已经趋近完善。
此前,小米集团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时,雷军曾说道:“截至2020年末,小米现金储备量为1080亿元,我们亏得起。”
除了资金方面,雷军还提到,小米现有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预计今年还要再增加5千人。
另外,据小米的年报披露,小米目前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310家,这些被投企业中包括了不少汽车电子和半导体公司。
不过花旗集团曾针对小米造车发布研报称,相比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产业要复杂的多,供应链也更长,小米尚没有搭建起汽车供应链。
通信高级工程师、战略规划专家杨波在接受中国科技新闻网的采访时也表示,小米造车,我认为不缺钱,只要有时间的积累不会太缺技术,缺少的应该是整车的成熟度、供应链的控制、品牌和消费者的认可度。汽车和高端手机一样,始终存在着认知的门槛。
目前,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竞争者众多,除了奔驰、宝马、大众等传统汽车大佬和已经抢跑的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苹果、百度等科技巨头也都已加入到造车大军中来。
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对中国科技新闻网说道:“新能源智能汽车是新蓝海市场,是后来者换道超车的机会所在。对于小米来说,主要的挑战在于能否像手机一样打造出豪华的专业人才体系,以及能否在品牌形象方面注入更多科技化、潮流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本市场上,小米每次传出与造车有关的消息,都会引起股价的浮动。
2月19日,有媒体报道小米已确定造车的消息,此后,小米集团股价直线拉升,涨幅一度扩大至10%。
3月26日,小米被传与长城汽车合作造车,消息一出,长城汽车A股、H股股价齐涨,小米集团最高涨幅超7%。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