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提出和升级版“限塑令”落地实施,以及新增产能集中投放等,都将对塑化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产业链企业也迎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期。
4月6日至7日,《证券日报》记者在由大商所与中国石化(600028,股吧)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上了解到,多位与会人士对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在化工行业的合理运用,为企业熨平经营风险、助力产业链顺利运转所起的关键作用给予了极大肯定。
产业稳健发展离不开衍生品
近年来化工领域期货、期权等场内外衍生工具的日益丰富,为产业链企业的稳健经营提供了一定保障。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日控股”)董事长韩新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一年发生了太多的风险,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他说,去年我国PE、PP、PVC三个品种的进口量大幅增长,达到了2590万吨,环比增加340万吨,增长15%,其中PE占比72%,创历史新高;塑料制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8.4%。在困难环境下,塑化行业仍保持了超高速增长,表现出极强的发展韧性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韩新伟告诉记者,我国塑化行业去年的靓丽成绩离不开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的助力。“去年多个塑化期货、期权陆续推出,使我们能够利用场内市场推广含权贸易。同时,大商所标准仓单、基差交易平台等创新业务的推出,也大大提高了衍生品交易和避险的效率。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搭建行业研投数据平台,加强数字化和金融化的深度结合。”韩新伟说。
目前,产业链上中下游客户越来越重视衍生品工具的使用,衍生品越来越多地嵌入到现货交易场景中。在华东地区,基差交易、点价、保价等业务模式已经成为核心的交易模式,衍生品工具成为价格风险管理、服务客户、重塑商业模式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我们积极参与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交易、产融培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含权贸易业务模式。公司较好地规避了去年初塑化商品价格断崖式下跌带来的极端风险。还与上下游客户沟通交流,探索针对不同经营场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韩新伟称,公司在衍生品业务上有所突破。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引发关注
在会议期间,多数产业界人士对大商所2021年“企业风险管理计划”方案表示高度关注。大商所产业拓展部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大商所在丰富完善化工类衍生品产品体系方面持续发力,并促进场外市场进一步提质扩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持续完善衍生产品体系,稳步推进乙二醇、苯乙烯期权的上市;二是不断优化品种合约规则;三是贴近产业需求实际,增加化工圈外会员;四是坚持底线,强化风控。
记者在会议期间了解到,近年来,大商所先后探索推出了“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和“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等服务实体企业的新模式。截至去年底,大商所已累计开展试点项目222个,服务企业300多家次,提供支持资金9000余万元。
据大商所相关业务专家介绍,今年3月份,大商所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可申报项目包括场内期权、场外期权和基差贸易项目,其申报主体均为期货公司。对于期权类项目,大商所支持产业企业利用期权工具管理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价格风险。项目服务的对象是大商所相关品种对应的产业企业,参与项目的品种包括LPG、PP等现有期权品种及适合的新上市期权品种。
对场外期权项目,同一家非贸易类产业企业每个品种只能参与1个场外期权项目(贸易类产业企业没有参与个数限制),品种范围涵盖大商所已上市的期货品种、已发布的期现货指数及适合的新上市品种或指数。此外,基差贸易项目的品种范围包括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已上市的11个品种及适合的新上市品种,要求申报的贸易双方至少一方为非贸易类产业企业,同一家非贸易类产业企业每个品种只能参与1个基差贸易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参与申报的贸易双方至少有一方在期货市场有符合套保逻辑的风险管理行为。”上述专家告诉记者。
对于上述期现结合模式的作用,化工生产、贸易企业深有感触。“当前,国内外进出口阶段性的供需错配导致绝对价格的高波动,从而使产业客户生产利润出现波动,因而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应运而生。”杭州中菁实业PVC事业部叶辰向记者表示,在上述背景下,使用期货及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将成为整个化工产业链的普遍需求。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