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银行年报已悉数出炉,各项数据表明,国有大行业务正在逐步恢复。不过,在国有大行国内利润纷纷翻正的情况下,海外业务相对显得不那么令人鼓舞。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与交通银行2020年报显示,相较于2019年,其2020年净利润分别达至1.5%左右的涨幅。对比之下,海外业务则稍显弱势。中行与交行海外利润总额分别较上一年下滑约一半,农行经历两位数下降,建行从2019年的56.37亿元下滑至-5.84亿元,而工行海外税前利润较2019年下降约20.9%。
此外,在各大银行人民币清算量、结算量等业务扩大的情况下,海外(包括香港地区)债券发行却也呈紧缩情状。除了工行以其他币种计价的债券发行量有所增加外,上述大行以美元和其他外币计价的债券发行额都有所降低。
在国际金融、抗疫等局势转好的预期下,银行在海外金融领域面临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
2020下半年海外业务回暖
受到疫情影响,国有大行的海外经营情况从下半年才开始好转。
根据银行年报,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与交行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2050.96亿元、2164.00亿元、3176.85亿元、2735.79亿元与782.74 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59%、1.6%、1.4%、1.62%与1.28%。与此同时,上述银行的海外利润总额呈现下滑态势,且程度不一。中行、农行和交行海外利润总额依次同比下降53.14%、17.42% 与41.74%,工行的海外税前利润较2019年下降约20.9%,建行则从2019年的56.37亿元下滑至2020年的-5.84亿元。
回望2020年上半年,在各大行净利润大幅衰退的情况下,海外业务也因为疫情遭受重创。2020年上半年,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去年海外利润总额分别为253.59亿元、25.87亿元、127.68亿元、28.1亿元、与33.04亿元,同比下降22.81%、56.29%、4.4%、32.89%及7.19%。海外利润总额的跌幅高达两位数有的甚至过半,2020年的下半年则追平了相当可观的损失。
年报显示,中行、农行、交行2020年海外利润总额为73.88亿元、84.07亿元及84.53亿元,建行亏损5.84亿元。工行海外税前利润为271.88亿元,较去年的343.68亿元大幅下滑约20.9%,并未在年报中提及海外利润总额。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伴随着部分经济体疫情形势好转,推动复工复产,加上史无前例的纾困政策发挥作用,全球经济开始触底回升,因此对我国银行业海外利润回暖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从经营分部来看,目前我国大型银行的海外布局和业务拓展多以亚太地区为主。”原晓惠说,“而亚太地区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步伐相对较快,亚太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环境和金融市场相比其他地区的新兴市场更为稳定,对拉动我国大型银行海外业务增长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有大行人民币结算量、清算量及跨境贸易也表现出好转迹象。
根据工行年报,2020年国际结算量32421.27 亿美元(上半年数值约为15427.24亿美元),其中境外机构办理13187.26 亿美元,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突破7.2 万亿元。在去年上半年,工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量为2.5万亿元。
截至2020年末,中行全年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量47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去年上半年的清算量为229.40万亿元;国际结算业务量达5.7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68%;跨境人民币结算量9.20万亿元,同比增加25.75%。
2020年,农行共办理“走出去”相关业务579.4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相关业务35.9亿美元。同期境内分行国际结算量为1.11万亿美元,全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1.73万亿元(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8865.6亿元),同比增长25.5%。
外币计价债券发行收缩
同样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港币、美元等其他外币计价债券发行量呈现收缩态势。
根据年报,建行2020年末共发行总额达6.44万亿元人民币债券,较2019年同比增加15.54%;外币债券总额为2270.49亿元,较上一年同比下降16.95%。工行人民币债券较上年末增加11669.54 亿元,同比增长18.8%;美元债券折合人民币减少28.38 亿元,下降0.6%。
外币计价债券发行收缩,因去年人民币升值态势所致,人民币在2020年累计升值7%左右。
中国银行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报告认为,“十四五” 时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的繁荣与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将给银行跨境金融带来新机遇。
“营商环境的改善、外汇管理改革的深入等,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跨境并购等活动,由此衍生出的丰富的投融资需求,将助推跨境金融业务增长。”报告称,“同时,对外资投向产业的引导将推动跨境金融所涉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作为开放措施的前沿阵地,自由贸易区投资与贸易更加便利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跨境金融的发展潜力巨大。”
报告同时指出,随着中国金融业放开步伐加快,跨境金融也有望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随着资本项目双向开放,比如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等措施有利于跨境资产管理配置需求的上升,从而为跨境金融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取消证券等外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限制规定等也为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报告看来,银行金融业发展主要有三点新机遇,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合作与中美跨境金融的庞大市场。
“RCEP投资便利化政策会吸引更多企业进驻东盟的经贸合作区、产业园区,也将吸引更多的东盟企业进驻中国市场。中资银行可与当地同业共建本地人民币交易市场,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定息工具等交易。”报告称,“若中欧全面协定签署顺利推行,中欧合作或将迎来‘更短的负面清单、便利的市场准入、透明的市场规则’三大重要机遇。同时,中欧投资协定将进一步加大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欧洲银行、保险、资管等金融行业在华业务有望迎来加速增长。”
此外,报告认为中美跨境金融的庞大市场依然存在,相应的跨境金融业务存量规模依然较大。同时,双边“走出去”企业在工商业贷款、市场融资、现金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将为中美金融机构的跨境金融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4.06万亿元,增长8.8%,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2.6%。其中,对美出口3.13万亿元,增长8.4%,自美进口9318.7亿元,增长10.1%。相应的跨境金融业务存量规模依然较大。同时,双边“走出去”企业在工商业贷款、市场融资、现金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将为中美金融机构的跨境金融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开始消退。当地时间4月6日,世界货币组织(IMF)在最新展望报告中,再次提高今年全球GDP增长预期,由此前5.5%提升至6%,同时将对中国2021年的增长预测上调了0.3个百分点,至8.4%。
(作者:胡天姣 编辑:马春园)
(季丽亚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