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2020年,我国外贸实现了逆势翻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外贸工作的安排提出了“稳中提质”的更高要求。一季度中国外贸实现良好开局,这一方面得益于全球疫情形势有所缓和,全球经济复苏外需强劲,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经济修复,内需也在稳步提升。展望二季度,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净出口对经济增速的拉动将依然较高。不过专家也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的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已经在向中下游传导,一些处在充分竞争行业的出口商缺乏议价能力,加之人民币已有较大幅度升值,这些企业面临“增产难增收”的困境,需要政府在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高增加值率方面再下功夫。
进出口运行亮点纷呈
截至2月份,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月实现正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4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2.2%,呈现出“淡季不淡”的强劲复苏态势。从结构来看,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均实现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表现活跃,进出口比重持续增加,国内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2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3.2%、53.9%,连续8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疫情影响尚未消除,工业生产指数增速仍低于往年水平,供给端仍面临缺口。因此,一季度我国出口在“补缺口”效应下维持高增长。进口方面,则是因为国内需求继续恢复而增加。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冯煦明表示,我国制造业韧性强、产业链弹性较高,制造业结构与外部需求结构较为吻合,所以产能利用率反而能做到逆势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业务保持了正增长。3月国内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进口分项均重返荣枯线上方,同时航运指数等相关高频数据显示外贸活动景气度仍较高。市场认为,考虑到3月全月进口运价整体维持高位,或意味着当月进口同比表现较强。
与此同时,一季度外贸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今年年初,商务部明确今年将重点实施三个计划:即优进优出计划、贸易产业融合计划和贸易畅通计划。截至目前,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支持海南自贸港放宽市场准入的文件已经下发。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还联合印发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后续,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相关部门要在4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落实优化调整进口税收,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
二季度有望维持高景气
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滑5.3%。这一表现好于去年10月世贸组织作出下滑9.2%的预测。其中,亚洲地区成为唯一一个货物出口维持正增长的地区,而中国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进出口贸易量分别占全球的11.5%和14.7%。世贸组织预计,随着疫情趋缓和疫苗加快接种,今明两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分别增长8.0%和4.0%。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预期,未来1~2个季度,海外生产部门持续补库中,中国的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二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速的拉动依然较高。
近期,多个国际组织上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也因此有经济人士对今年中国进出口份额占比表示了担忧。张瑜表示,今年出口份额回落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电气机械、家具、杂项制品等领域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会得益于疫情,提高其全球的市场份额,这些份额将永久性提升。她预计,海外生产完全恢复后,中国的出口份额会回落至略高于疫情前的位置。
冯煦明认为,虽然随着全球疫情趋于稳定,其他国家的生产能力将逐步恢复,对部分中国出口产品的依赖可能相对降低。但也要看到,今年全球总需求的增长会大幅高于一般年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长。因此,总体来看,全年出口形势仍将较为乐观。他还特别谈到,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已经在向中下游传导,导致下游企业成本抬升。一些充分竞争的行业出口商缺乏议价能力,加之人民币已有较大幅度升值,部分外贸企业面临“增产难增收”的困境。未来的根本解决途径还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高增加值率。
(本系列完)
三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