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打好低碳绿色发展攻坚战,力争“十四五”提前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

财经
2021
04/10
20:30
亚设网
分享

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1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文称,近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针对钢铁行业“控产能、减产量、回头看”进行了部署。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都是国家经过全局平衡后做出的战略抉择,是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全行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一、压减产量要有保有压,确保优胜劣汰。二、转变自给自足的观念,适应钢铁进出口新格局。三、打好低碳绿色发展攻坚战,力争“十四五”提前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

中钢协发布的《落实减产量要求,推进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全文如下: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钢铁行业“控产能、减产量、回头看”进行了部署。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都是国家经过全局平衡后做出的战略抉择,是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这不仅对全局有利,对钢铁行业也会带来益处,其根本目的是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有利于保持资源供需平稳,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全行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

一、压减产量要有保有压,确保优胜劣汰。过去20多年钢铁压产的实践证明,往往守规矩的企业产量被限、而不规范不守规矩的企业产量剧增,有违公平性,影响了行业发展,也没有达到初衷。为避免“一刀切”简单摊派任务,钢协认为,国家和地方在制定压减产量方案时应考虑“三限、两不限”。“三限”即限2016年以来违规新增产能、产能置换不规范的产能;限环保治理水平差的钢铁产量或非规范企业的产量;限整个高炉产量,通过限生铁产量实现限粗钢产量的目的。“两不限”即不限达到超低排放A级的企业钢铁产能;不限电炉短流程炼钢产能。但所谓的不限,也并非毫无节制地增产扩产。

二、转变自给自足的观念,适应钢铁进出口新格局。面对国内市场需求有增长、资源和环境有约束、绿色发展有要求的新形势,钢铁行业要处理好需求增加的可能性、降低产量的必要性、增加进口的必然性、减少出口的紧迫性这“四性”的关系。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是提高国内钢材的自给率,自给自足的观念在我国钢铁行业已深入人心。但是从现在起要转变观念,逐步适应钢材净出口向进出口平衡甚至净进口的转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钢铁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满足国内需求上,即使有一定的缺口,也可以用进口来补充。我国出口的钢铁产品一定要是高质量的、世界迫切需求的,树立中国钢铁产品高质量口碑。钢协一直在呼吁,希望国家继续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打好低碳绿色发展攻坚战,力争“十四五”提前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党中央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已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尽早实现碳达峰。今年2月,钢协发布《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号召全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行业碳减排工作。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实现碳减排,必然要求钢铁行业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通过粗钢产量下降实现碳达峰。目前,钢协会员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已降至545千克标准煤,未来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即今后单位碳减排强度降幅非常有限。因此,要实现碳排放总量的下降,首先要从控制钢铁产量入手。二是推动低碳冶金技术取得突破。国内不少钢铁企业、科研院所在氢还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要实现产业化应用还存在许多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齐心协力,加强与世界同行的交流,共同努力,尽快实现突破。三是优化工艺结构,提高电炉钢比例。受短流程成本高、废钢资源不足等条件约束,长期以来我国钢铁生产主要以长流程为主,电炉短流程占比仅为10%左右。优化我国炼钢工艺结构,加大电炉钢占比已是必然选择。四是上下游协同推进高强节材钢的推广应用。推广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钢材的使用,既是钢铁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也是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要求。应适时提高钢材质量标准和用钢行业设计规范,真正实现减量化用钢,从而达到碳减排。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