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尚未完全消停,“喝播”又来了。
据中新网4月11报道,近期,以“拼酒醉酒”“喝播挑战”为噱头的短视频作品引发关注。记者注意到,在媒体曝光后,一些短视频平台已出手打击“问题喝播”,4月10日,中纪委网站也发文,表示畸形审丑,平台监管要跟上。今日下午,人民日报发表锐评:用酒量换流量?对问题“喝播”必须当头棒喝。
“以量取胜”的“喝播”
去年以来,因为假吃、催吐等浪费粮食的行为,“大胃王吃播”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一系列监管措施之下,“大胃王吃播”渐渐退出了人们视野。但近期,“喝播”又开始受到关注。
与“大胃王吃播”类似,一些被认为属于“问题喝播”的短视频作品也着力展示主播“喝”的量大。其中,喝酒最能引起关注。
图片来源:短视频截图
据中新网报道,记者注意到,有“喝播”主播常常拎起一瓶白酒就往嘴里灌,更有甚者在短视频中喝下桶装白酒,还存在拼酒、醉酒等现象。有的主播为证明自己喝的是真酒,有时还会“点火验酒”。
除了酒之外,奶茶等饮料,甚至是水,也能成为“喝播”的“素材”。一些平台也出现过“一口气喝完6.9升的奶茶”“5个小时喝完20升的水”等短视频作品。
图片来源:短视频截图
当然,这些常人不会去尝试的做法,与流量、利益关系密切。有报道指出,在某平台上,“问题喝播”帐号粉丝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
的确,“问题喝播”以其出格的行为吸引了一批用户关注,也可以为主播带来短期利益;但在多位专家看来,此类行为无益于健康,无异于“拿命换钱博流量”。
回龙观医院酒药依赖病房主任杨可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起之前的大胃王吃播,这种喝播的危害性更大。“因为酒是更容易让人成瘾的,而且喝酒的损害往往是慢性长期的,一时半会儿可能看不出来。等发现问题的时候,损害已经很严重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红则指出,水也好,果汁也好,酒也好,喝了那么多,容易引起来胃扩张。其进入血液循环以后增加血液循环的负担、增加心脏、肾脏的负担,也会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损伤。
针对此现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近日相继发布公告,打击“问题喝播”。4月8日发布的《抖音打击“海量喝播”内容公告》称,抖音安全中心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打击治理,截至目前,共下架相关视频16427条,并在“喝播”、“吹白酒”、“对瓶吹”等搜索结果页面上线安全提示“过量饮酒,有碍健康;合理饮食,健康生活”。2021年4月1日-4月7日,共处罚直播间996个,主播900个。
公告还承诺,会在日常巡检中,针对直播中的醉酒、PK饮酒等行为,进行常态治理。未来,一旦发现“海量喝播”的短视频或直播相关内容,平台将做下架、不推荐、断播等处理。快手也在9日发布《关于严厉打击恶意“喝播”行为的公告》。
中央纪委:平台监管要跟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10日发表题为《“问题喝播”乱象冒头:平台监管要跟上》的文章。文章称,近日,有媒体对“问题喝播”乱象进行了报道。以“拼酒醉酒”等为噱头“吸粉”的“问题喝播”在部分短视频平台渐趋活跃。随着“吃播”乱象有所收敛,诸如“大胃王”等账号被清查封号后,“问题喝播”引发人们关注。然而,“海量喝播”的种种行为不仅损害主播的身体健康,造成食物浪费,更宣扬了畸形审丑心态,严重破坏行业健康生态。
“吃播”刚被禁,“喝播”又活跃,说到底还是有巨大利益驱动。对“喝播”主播而言,赚取利益的一部分来源于粉丝打赏。据业内人士透露,某些短视频平台上粉丝量过万的主播,一场三四个小时的“喝播”平均打赏收入约为1000元至3000元,如果接受粉丝的指定挑战,打赏金额可能更高。主播们的另一部分收益来自信息、广告收入、电商运营等。粉丝数量越多,单个视频播放量越大,就能接到更多商务合作,从而在直播带货中直接赚取或间接分到相应比例的销售额。因此,“问题喝播”的主播们拼尽全力“讨好”观众,靠夸张的行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正是为了达到变现获利的目的。
近几年直播行业势头正盛,催生了许多新职业、新业态,“流量为王”成了直播行业的导向和追求。在这种模式下,许多创作者不惜用恶搞、扮丑、哗众取宠甚至“打擦边球”的方式增加关注,以获得流量,“问题喝播”就是其中一种表象。
针对“喝播”问题,平台监管需及时跟上,精准施治、直击病灶。短视频、直播平台在不同程度上与主播和用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虽然对其违规行为选择默许甚至纵容能够保证平台一时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只注重流量、人气和财报收益而不顾社会效益,最终会造成用户流失,还容易触碰法律红线,到头来只会危及企业自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平台必须加强监管,切切实实拿出有效举措,负起责任,管出实效。要把好“准入关”,设置注册门槛。对主播和用户都要严格落实网络实名注册制,切莫出现一些“网红机构”手握多个平台账号,“看客”言行不受约束等现象。要加大惩处力度。对待此类“喝播”视频不是仅仅标注“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等提示,而应及时做出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追究主播责任,让违规者付出代价。要把好“内容关”,压实主播主体责任。优质的内容创作者才是增加用户黏性的关键。平台应对创作内容的审核、发布、维护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监管,认真辨析,坚决杜绝顶风违法直播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压缩违法违规者的生存空间,从而倒逼、督促创作者创作出更多正能量内容。
新业态要发展好也要管理好,网信、广电、文化等相关部门也需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和管控。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平台的主体责任、主播法律责任、行业制度体系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法律法规不断“补强”,相关职能部门有效介入,督促平台落实整改,加大处罚力度和企业试错成本,有利于让监督“长牙”“带电”,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人民锐评:用酒量换流量?对问题“喝播”必须当头棒喝
4月11日,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文章。文章称,最近以“大胃王”为噱头的“吃播”表演尚未完全消停,以喝酒为卖点的“喝播”,又在一些平台上粉墨登场。直播中,有“喝播”主播直接“对瓶吹”,一口气喝下一大瓶白酒,“让人看着都觉得肝疼”。
如此拼酒,实乃“拼”命。专家说得很清楚,无节制喝酒比暴饮暴食危害更甚,还易上瘾。有的主播拎起白酒就往嘴里灌,喝得五迷三道,乃至喝进了医院。如果喝出了病或为此失去生命,岂非人生悲剧?
“喝播”喝酒,看似拼酒量,赚流量,然而这种突破底线的做法,实际上完全是病态的“以命换钱”,换来毒化网络平台内容生态的“毒流量”。
与问题吃播一样,问题“喝播”带来的社会危害不容低估。他们以知名平台为根据地,卖力表现,疯狂表演,不仅给他们的“粉丝”造成误导,还可能因“出圈”带来更多的不良示范。进而言之,这种做法不仅给“喝播”主播本人造成危险,也会给模仿者带来风险。
以平台为依托,“喝播”才能在无数“粉丝”面前带劲表演;有平台“加持”,他们才能吸引到更多关注。这正是一些平台对此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眼一只眼的重要原因。问题是,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追逐“毒流量”,也不能为了做大市场而放任“毒流量”大行其道。
目前一些平台已经出手规范问题“喝播”。除了在显著位置提示“过量饮酒,有碍健康;合理饮食,健康生活”,还删除违规视频、封禁违规账号等。需要提醒的是,对问题直播应有自查自纠、露头就打的姿态,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不能等到引发舆论哗然之后才有所行动。
今年2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除了明确主播法律责任,还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要求平台“严格履行网络直播平台法定职责义务,落实网络直播平台主体责任清单”。显然,平台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才能更好彰显平台价值,以及提升主流价值引领。
以健康换流量,是愚蠢的;为“毒流量”提供舞台,是危险的。拒绝问题“喝播”,对那种走入歧途的直播现象,必须当头棒喝。净化网络直播环境、维护良好网络生态,我们都不能当旁观者。
(岳权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