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海生物去年业绩微增 拳头产品收入上市以来首降

财经
2021
04/12
02:30
亚设网
分享

正海生物去年业绩微增 拳头产品收入上市以来首降

4月8日晚间,国内再生医学领域龙头企业之一的正海生物(300653,SZ;前收盘价45.48元)披露2020年业绩,在疫情严重影响医疗行业的背景下,其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微增,不过,拳头产品口腔修复膜收入首次下降。


过去的一年,正海生物的股价和季度业绩,都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表现。公司总市值去年7月一度逼近100亿元,目前已降至50亿元左右。这或许与市场环境变化有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正海生物去年一季度业绩表现受挫;去年下半年恢复元气之后,其主要产品迎来带量采购的冲击,商业化面临新挑战。

对于疫情带来的业绩波动,正海生物投资者关系部门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些肯定积累了经验”,而带量采购对未来业绩的影响程度,公司目前尚无估计。

拳头产品收入下降

受疫情常态化下手术开展受限的影响,2020年,正海生物的拳头产品口腔修复膜的营收出现了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

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口腔修复膜产品销售收入约1.29亿元,同比减少5.88%,其中35%左右来自于口腔“民营”相关渠道的收入,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公司脑膜产品的较快增长。作为公司业绩另一主要来源,脑膜产品2020年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3.16%,收入增速位于行业前列。

从营收结构来看,这两项产品的业绩贡献在近三年悄然发生了变化。

2018年~2020年,正海生物口腔修复膜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8.77%、48.88%和43.89%,2020年的营收占比较2018年降低约5个百分点;而脑膜产品的营收占比则由2018年的44.74%增长为2020年的46.83%,首次超过口腔修复膜。

不难发现,尽管正海生物的主营收入连年增加,但疫情影响下口腔修复膜的增速有所下降。

除了上述两种产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还包括骨修复材料和皮肤修复膜,二者同样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分别适用于牙颌骨缺损(或骨量不足)和真皮层缺损的修复,但其对收入的贡献均不及口腔修复膜和脑膜产品。

正海生物未来的研发路线也备受市场关注。据年报披露,正海生物已相继启动了活性生物骨、引导组织再生膜、高膨可降解止血材料、新一代生物膜(生物硬脑(脊)膜)等新产品的研发。其中,活性生物骨已步入产品注册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研产品多为三类医疗器械,具有“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特点,上市和商业化均需较长时间。

公司业绩承压

正海生物定位于医疗器械市场,主打口腔修复产品,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对公司影响显著。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16年~2019年,我国口腔修复膜行业的市场规模由4.9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1%。预测2020~2025年,市场规模将保持25%的复合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1.3亿元。

不过,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2020年,国家力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药企业的产品商业化面临根本性的挑战。

而在去年,正海医疗的脑膜产品已经完成了集采初体验。2020年6月和2020年12月,公司脑膜产品相继在江苏省的第三轮集采和山东省集采中成功中标,拿到两张区域性市场的“门票”。

与之对应的则是公司脑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结合采购结果,江苏对脑膜的集采价格降低约69%,已于去年10月开始执行;而山东的带量采购结果已于今年3月底落地执行,脑膜产品平均降价幅度高达83%。

在3月1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正海生物曾表示,脑膜产品在江苏区域的占比较小,带量采购价格的施行时间也较短,对公司影响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但山东省作为公司的“大本营”,价格落地结果尚未执行,影响尚不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应对带量采购,正海生物已于2020年下半年对产品规格和终端库存量继续调控,导致去年第四季度业绩承压。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