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外围区域落户门槛 多个大城市提出人口1000万目标

财经
2021
04/12
07:28
亚设网
分享

作者: 林小昭

[ 2016~2020年,南京企业年度注册增速始终稳定在12%以上,近三年增速均高于深圳、上海和北京三个城市。 ]

人口规模是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的体现,也是当前城市竞争的一大基础。近期,南京、济南等多个大城市都提出,“十四五”期间人口将达到千万级以上。

多个大城市人口将超千万

近期公布的《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南京目标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

作为第二经济大省的省会,南京的人口规模偏小。根据2019年南京统计公报,当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50万人。

而在目前四个新一线龙头城市中,成都总人口为1658.1万人,武汉为1121.2万人;同处长三角的杭州,2019年人口增加了55.4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总人口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36万人。

此外,包括郑州和西安这些新一线城市,总人口也都超过了千万。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25.5万人,常住人口总量突破千万大关,这也是郑州连续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人。同一年,西安全市常住人口达1000.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8.7万人。这与近年来西安大幅放松落户条件吸引人才,以及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都有关。

当然,南京总人口较少,与南京总面积较小有关。南京的地域面积仅6587平方公里,远低于武汉、成都、杭州、西安、郑州等城市。此外,南京早已实现“无县化”,没有下辖县市。

做大人口规模,有利于南京提升首位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竞争力。近年来,南京经济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位居第11位的南京,2020年实现GDP14817.95亿元,继2016年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后,又首次跻身全国十强之列,实现了新突破。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大学、科研机构、文化基础设施集聚的城市,既有的技术资源、科技基础优势得以发挥出来。南京高校实力雄厚,近几年其科教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大力打造科创名城,发展新兴产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6~2020年的五年间,南京企业年度注册增速始终稳定在12%以上,近三年增速均高于深圳、上海和北京三个城市。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南京的首位度和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人口集聚速度也将加快。

南京之外,济南市也提出,“十四五”期间,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

青岛2019年常住人口为949.98万人。青岛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适度扩张,持续推动人口规模壮大。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

中部地区经济总量第二大市长沙市也提出,到2025年,市域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随着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的城镇化将逐渐进入下半场,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相比一次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二次城镇化是城市之间的流动,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在这个过程中,北上广深之后,众多新一线、强二线城市都在通过放开放宽落户门槛、发布人才政策,争相吸引人才,加快做大做强城市规模和平台。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认为,新一线城市争相吸引人才,一方面是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向高端化发展都需要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加快吸引人才,可以做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竞争力。青年人才是消费、创新创业和就业的主体,有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未来。

放宽外围区域落户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以来,多个超大、特大城市纷纷放宽了远城区落户门槛。

2月18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放宽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区城镇地区落户限制,对持有上述四区居住证、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人员,即可办理落户。

3月15日,青岛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继续放宽中心城区落户政策,中心城区落户政策实施范围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

即使是广州这样总人口超过1500万的超大城市、一线城市,也在放宽外围区域落户门槛。去年12月,广州发布《广州市差别化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准备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区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

放宽远城区落户门槛,顺应了人口向一二线城市新城区集聚的态势,也有利于大城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当前先进制造业主要在新城区、远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外围城区放宽落户门槛,有利于技能人才落户,带动制造业发展。

牛凤瑞说,工业化本身需要依托于城市,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但是城市化也是工业化的依托。大城市中心城区主要是发展商贸、高端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而制造业占地面积较大,放在新城,可以和主城区的服务业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