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券商电话会议再度上演大型翻车现场。4月7日晚间,华安证券组织的一场光伏产业链机构电话会议上,一名与会“专家”在公司财报披露前断言隆基股份(601012,股吧)一季度亏损了17亿,不仅引来与会人士一片哗然,甚至引得隆基股份董秘亲自下场辟谣。参差不齐的“专家库”、形同虚设的专家合规培训,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券商团队,如此闹剧何时止?
否认三连:哪里来的专家()
此次电话会的录音显示,在将近50分钟的时间里,这位光伏“专家”回答了多位投资者的提问。《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在回答某位投资者的提问时,他斩钉截铁地表示:光伏行业龙头隆基股份今年一季度将大幅亏损17亿。公开资料显示,隆基股份将于4月21日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季报,此前公司并未对一季报业绩进行预告。
对此,现场投资者提出质疑,认为今年一季度隆基股份的盈利应该还有十几个亿。不过,这位“专家”表示,一季度光伏行业几家大型组件厂的开工率普遍只有50%左右,一些二线厂商的开工率只有20%-30%,以倒逼上游硅料企业降价。
该电话会议内容迅速流传出来,引起投资圈极大关注。毕竟隆基被称“最赚钱光伏企业”,预计2020年净利润高达82-86亿元。该“专家”的一番言论也迅速遭遇“否认三连”。首先,网传华安证券分析师盛炜在微信朋友圈澄清当晚的专家不是隆基的专家,非在职,也从来没有在隆基工作过。专家是组件销售,并称“那个专家要是说的是真的,我直播吃屎”。盛炜疑似是4月7日当晚机构电话会的组织者之一。
其次,隆基股份也通过各种渠道辟谣。据媒体报道,该公司董秘刘晓东回应称,隆基股份的相关人士没有参加此次电话会。他同时表示,电话会里所谓“专家”关于公司一季度将大幅亏损的说法与事实不符,“公司的一季报在4月底之前就会发布,到时候大家看结果就行了,(‘专家’和事实)偏差也太大了吧。”
最后,在此次电话会中,这位专家曾“无意间”声称自己来自另一家光伏组件企业晶科能源,而晶科能源相关人士则表示“完全不知情”。
合规虚设:“专家”频踩红线()
据介绍,出于了解行业的需要或者客户需求,券商研究所时常需要在一些线上或者线下的路演中邀请一些行业的专家进行交流,而从第三方机构中寻找专家在卖方研究行业中相当普遍。
以我要专家为例,该平台官网显示,其为全国80%券商客户及60%的基金客户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客户涵盖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PE、VC、外资投行等领域。我要专家号称拥有30万余名来自各行业的权威专家,专家所属行业遍布金融、医疗、消费、能源、教育、房地产、化工、电子、政府等。目前,我要专家已为数千名行业研究员和投资人进行过服务,累计全行业专家匹配并成功访谈数量超过万场。
平台提及,在申请加入我要专家专家库前,公司专业合规人员会对专家进行资格审查,同时为专家提供关于各类合规事务的培训,主要涵盖不泄露重要非公开信息、不进行内幕交易等内容。在客户合规方面,“努力满足客户提出的特殊合规要求,如专家背景限制,即不可推荐目标上市公司的现任员工或离职六个月内的前任员工等。”
《金证券》记者发现,同样知名度较高的专家融智平台凯盛融英,其宣传与我要专家大同小异,在针对专家的合规计划中包括利用案头调研、数据库检索和推荐人核实进行背景检查;提供关于各类合规事务的培训,包括内幕交易、重大非公开信息以及国际反贿赂法和利益冲突等内容。
而从此次光伏行业电话会议“翻车”来看,前述合规体系已经形同虚设。对此,《金证券》记者连续拨打了两家平台的公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据了解,专家通过参与券商组织的路演、电话会议等可获得相应的出场费。普通出场费在每小时3000-5000元之间,高管有职位的专家则至少每小时6000-7000元,咖位更大的专家每小时出场费可达数万元。
闹剧不止:“三无专家”遍地走()
事实上,类似的一幕在券商业内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2月,前华创证券分析师潘文韬邀请某热点公司的冒牌高管开电话会时,被真高管当场揭穿的事曾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当时,监管部门在查实后予以重罚。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潘文韬作为华创证券研究员,存在未核实外部“专家”身份情况下擅自向客户发布调研纪要,以及知晓相关“专家”身份不实情况下仍多次组织客户路演活动并邀请该“专家”在电话会议上发言等问题,违反了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人员应以行业公认的谨慎、诚实和勤勉尽责的态度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等相关规定。
《金证券》记者接触的沪上私募人士直言,现在卖方机构竞争激烈,每天传来的会议纪要、研报满天飞。由于精力有限,只能选些重点行业、重点公司看看,“即便如此仍然能发现,现在大量纪要中出现‘三无’专家,无姓名、无头衔、无观点,身份模糊不清的纪要,我们一般都是直接忽略。”
对于此次“华安电话会议”事件,不少投资者也质疑,该电话会议既然是华安证券组织,就不容相关人士轻易“甩锅”:券商应该尽快查清“专家”为何人,哪个机构,有没有相关从业资格证?机构拥有大规模研究团队以及实地调研、行业交流等机会,信息不对称已经是机构对散户最大的优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一直都有严格的程序和监管,券商行业更应该将合规、诚信放在发展的首位,“这回是专家不靠谱引发众怒,私下又有多少机构和上市公司暗通款曲呢?”更有不少业内人士对《金证券》表示,监管部门应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处以重罚。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