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新经济时代宏观经济政策的逻辑应转向公共风险权衡

财经
2021
04/13
18:36
亚设网
分享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潘亦纯)当前,全球经济呈现数字化、金融化发展趋势,逐步突破物理世界的规则,变得越来越虚拟化。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存在于物理世界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经济,将逐步成为发展的基础。而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则可能来源于虚拟化的新经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表示,面对新趋势,当前一些关于货币、债务、通胀和杠杆率的风险判断,都需要转换思路。

刘尚希提出观点称,财政政策的内在逻辑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就是要从传统的需求管理逻辑,即社会总供求平衡转向公共风险的权衡。这个逻辑的转换,意味着政策不仅要着眼于熨平经济的短期波动,即所谓的逆周期调节,还需更多进行逆风险操作,即如何更加科学地权衡风险。

刘尚希认为,财政政策的根本功能是以财政风险去对冲公共风险,货币政策也同样如此。如何准确把握货币政策的对冲力度,关键是如何认识、判断公共风险——赤字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资产价格风险、房地产风险、失业风险、环境风险、气候变化风险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宏观经济政策,赤字率、债务率、货币超发等基本问题和宏观变量都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定义。当前,中央强调财政的更可持续,其中就包含对财政风险的预期。

刘尚希表示,财政政策更可持续,涉及到风险预期的逻辑和理念。当市场的传统观念没有转变时,赤字、债务扩张,都可能形成风险扩散的预期,在这种预期下,就需要考虑如何合理控制赤字及债务规模。财政政策更可持续的提法,本身就是在引导市场预期,避免“李嘉图等价”形成的不利影响。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李嘉图效应”会不会出现?事实上是很难再出现的,因为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风险预期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赵泽 校对 柳宝庆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