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加速推进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展开,环保行业发展正处于深度变革调整期和战略机遇期,而水务产业正从粗放式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近期,云南省水处理龙头企业滇池水务(03768)发布了2020年业绩,公司收入约人民币19.19亿元(单位下同),较2019年增加4.7%;税前利润约为4.15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约为3.49亿元,每股盈利约为人民币0.34元,拟派末期现金股息每股人民币0.120元。
4月8日,滇池水务召开了投资者电话会议,出席管理层有董事长郭玉梅女士,总经理陈昌勇先生和副总经理罗云先生。管理层对2020年滇池水务取得的业绩进行了肯定,并表示,公司所处的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稳健,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较小,政策导向及行业投资环境积极向好,同时监管力度加强也带来了设施优化升级和技术提标增效的需求,从而为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随后对投资者提问进行了解答。
核心分部业务稳定增长,长期盈利能力无忧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滇池水务享有向昆明市及中国其他若干地区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独家权利,特许经营权有利于公司继续保持和巩固在云南省水务市场的经营优势和竞争地位。凭借基于特许经营的业务模式、项目执行力和服务区域的拓展,公司的业绩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目前滇池水务的营收可细分为污水处理、再生水供应及自来水供应、其他业务。2020年公司总收入19.19亿元,稳定增长4.7%。
其中污水处理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长5.2%。由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刚需性质及滇池水务特许经营权的优势,该部分收入增长最为稳定,基本不受去年疫情影响。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滇池水务共有37间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其中昆明14间,中国其他地区23间),日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7万立方米,并且有4间处理厂在建,分别位于云南和老挝。此外,接受托管提供运营管理服务的设施共计31座,日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期内,公司新签了昆明市西山区农村污水综合治理项目、禄劝县城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德宏州盈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收购了国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及莆田华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拓展了业务市场。
再生水供应及自来水供应业务收入2.6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细分看该业务板块下的建造服务收入、再生水营运服务收入等仍然是增长的。该业务板块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寻甸县公园和部分道路再生水利用及绿化提升改造BT项目进入回购期,影响了分部营收。不过该业务板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较小,因此总体而言对业绩影响有限,不会改变公司长期持续盈利能力。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0间污水处理厂生产再生水,日总设计产能21.3万立方米,其主要客户包括昆明的工商业机构、企事业单位,期内供应再生水311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6%。另外拥有7间自来水厂在运营,和1间自来水厂在建。
鉴于我国尤其是中西部水资源紧缺现状,未来随着政策端助力及市场化需求提升,国内再生水市场将持续提升,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计划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全国地级市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等。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提高,城市供水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发展。
其他业务主要包括管理服务、建造服务(BT模式)、热力生产等,期内营收3.82亿元,同比增长21.3%。该分部逆市增长,也极大体现了滇池水务的竞争优势和业绩韧性。
2020年毛利润同比保持增长,且毛利率从34.8%增长至35.4%,主要是因为污水处理分部及供水分部毛利率上升。
不过智通财经APP注意到,费用支出中员工薪酬、研发费用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在去年经营环境下,滇池水务仍然重视员工待遇和福利,另一方面重视研发和技术升级。
加大研发投入,智能化工厂铸深技术“护城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期间环保行业发展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滇池水务在战略规划指引下,秉持“一元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公司管理层表示,未来将在持续深耕现有业务市场的基础上,紧跟产业政策导向,全面布局流域治理、高品质再生水攻击、污泥资源化利用、矿山修复及固废处理处置领域等产业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投融资方面,公司将顺应经济发展及环境政策变化,采取稳健的投融资策略,适度灵活调整,确保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面,继续深挖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公司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提质增效方面的潜能,确保集团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问答环节,也可以体现出公司在技术投入方面的重视。
以下是问答环节:
Q1:公司在污水资源化方面有什么样的布局?公司认为云南或者全国是否有必要推行?
答:污水资源化应该是一个大趋势,它既是我们污水处理行业的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跟我们国家乃至于整个全球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所以这个是个必然的趋势。
公司在污水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布局,总体来讲是围绕我们在每一个地区污水处理业务所在地,以污水处理为核心,那么根据污水资源化利用当地我们所服务区域的产业特点、产业布局以及当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还有相应的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化利用的一些潜力。
具体而言,像我们在云南昆明,那么刚才已经介绍了,我们主要是除了一般城市的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在市政绿化、工业用水,还有园林绿化,还有道路浇洒,一般的市政杂用方面的话,我们还围绕我们主要的业务所在地——昆明滇池流域、河道以及滇池的高品质生态用水这样的一个需求。
我们现在的话已经从 2019 年开始,跟我们昆明市滇池周边的五华、晋宁旅游度假区, 4
个县区签订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再生水生态补水的项目。那么这些项目的话三年的时间大约是投资 30 亿人民币,完成以后大约每天可以提供这些区县的河道,以及滇池 90
万立方米的供水需求。
同时,像在其他的区域,比如说在我们云南省昭通的中心城区昭阳区,我们收购了它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厂,那么进行提标以后,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那么我们也相应的对昭通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的话,也投资相应的进行投资和提标改造,那么这个项目建成以后,每天也是可以提供
12 万立方米的资源化的生态用水。
像这样的一些布局,我们主要根据我们污水处理项目,在每个地区提供服务的这个范围以及当地的市场需求,结合政策来进行推广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Q2:看到在十四五的规划里面,国家对于污染的防治也是比较重视,未来可能对于排放的质量的要求可能会比现在更加的严格。想问一下公司在这个方面有没有什么准备,或者在研发方面、技术方面有什么准备?
答:国家对污染减排的要求,包括整个世界的趋势,以及对污水处理出水质量的提升,
是一个总趋势。滇池水务在这方面有扎实的业务技术和管理基础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有领先和充足的技术储备,能够保证我们的出水质量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
滇池水务实际上从诞生之日我们主要服务于滇池治理,滇池的话是中国大陆三河三湖的重要流域治理的重要项目。滇池的治理对水质的要求始终都是处于在国内是领先的,
我们目前的地方标准一直都严于国家的标准,
所以由于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也倒逼了我们在滇池流域做服务商的企业技术创新、引进以及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始终我们的运营管理水平和出水质量,始终保持着全国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第三方面就是我们在新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在我们能够保证优于全国同行平均水平的出水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成本的有效控制。所以在这方面来讲,应该说我们始终都是走在行业前面的。从技术的储备、运营管理的水平、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精细化管理方面都有充足的准备。
Q3: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今年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国内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升级,创新推动智慧水务整个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水务行业的应该是一个必要的话题。
看到像华为、万科、中移动、平安、阿里等都有代表公司进入到水务行业,滇池在这一方面会不会又进一步的升级,会不会不排除跟这些公司有一些战略的合作?
答:首先关于智慧水务方面的问题,其实我的理解作为智慧水务的话,它其实是智能化工厂和信息化管控模式的一个组合。
智能化工厂是重点,是基础,也是难点。作为滇池水务来讲,其实我们很多年以前就在积极的探索引进开发和应用智能化工厂的相关技术。
目前的话我们已经建成的智能化工厂的水平,应该说我们的模型是跨学科最多、最全面、相关控制参数最丰富、最贴近实际运行水平的智慧化的数字模型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话目前可以负责任的讲,至少是国内领先水平,这个是我们智慧水务方面最基础的、最坚实的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会全面推开智能化工厂的建设,以及全面升级智慧化管理模式,所以全面继续的推进我们的所谓智慧水务的建设,这个既是我们未来两三年的一个重点内部提升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式,
同时应该也是未来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智能化工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实在很多人讲智慧水务的时候,大家都忽略了最基础的这一步,都是在讲一般的跟其他行业无差别的,所谓的智慧水务,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管控模式,而我们的已经是建成投产运营了跨学科、最全面、最丰富参数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工厂,所以这一步的话我相信我们在全国行业里面也是领先的。所以我相信我们未来滇池水务的智慧水务系统也是领先的系统。现在我们已经在投产运营了最先进的智能化工厂。
说到跟相关企业的合作,滇池水务是一个开放的企业,我们也欢迎每个行业里面有特长、有专长的企业跟我们进行合作。
第二方面的关于碳减排方面,我们有一些项目可能跟你说的技术不完全一样,我们先请我们的运营总监跟你简单的介绍一下公司的这方面的情况,如果需要补充的话,我们再进行补充。
Q4:在巴黎协定和两会后释放的一些政策的方向的,在绿色金融和碳中和方面,已经是全球资本市场在准备追逐的赛道之一。据了解,
在污水处理这个行业实现碳排放主要在于污泥臭氧消化、
污泥余温热能,而污泥余温热能能满足你们污水处理自身碳中和的需要,而且多余的热能应该是可以通过慢慢变得成熟起来的碳交易市场,来换取一个比较可观、而且能够实现的碳交易额。滇池水务在未来赛道里面有没有类似的打算?
答: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耗和减排,这本身也是碳中和方面的工作, 公司也从 2016
年开始,通过污泥资源化的技术路线来布局碳中和的相关的项目。
从2016 年开始,公司联合了清华大学云南林化集团共同开展了污泥安全利用磷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的研发,并建成了示范工程,示范工程于 2020 年的 7
月份开始调试运行。
目前该工程每年大概处理来处理我们的污泥 73,000 吨,那么产生 3.4
万吨的林业基质土。如果这些林业基质土全部用于我们的矿山修复的话,可以新增矿山的生物量和土壤的有机质,形成碳汇。未来三年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为 31,278
吨。
根据国家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及公司的污泥的泥质情况,预计有 27 万吨的污泥可以通过该技术路线形成碳汇,然后每年 12
万吨。按照北京碳排放的配额交易成本价约为每吨的 50 元到 70 元的价格,那么可形成碳交易额而约 600 到 840
万元人民币。随着碳交易市场相关机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公司有望早日实现碳交易额的变现。
Q5:在今年的 2 月 13
号的公告里面提到向昆明公交提供了一个委托贷款的内容里面提到,增加未来创新融资模式的合作、项目投资方面的一些合作,是否会涉及到未来碳交易的布局,以增加公司的利润跟新收入的模式?
答:我们在 2021 年 2 月份的时候,就向昆明公交提供了一个贷款 3
亿元这个事情。我们当时主要的短期的考虑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从长期来看,因为昆明公交公司它作为云南省规模最大,而且是以城市公交客运服务为主业的社会公益性的国企,大型企业。在公司他们现金流非常稳定,财务健康,所以我们觉得这类大型的国企,对我们公司以后的这种合作,还有发展都是有长远的推动作用的。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跟他们建立起这种互助及合作的关系。
刚才你提到的说会不会涉及到这种碳交易方面的部署?碳交易这种业务目前来说在全国来说基本上市场交易机制还没有真正完全建立起来,主要还是取决于这方面交易机制,以后是怎么样子、细节方面是怎么样的一个形式。但昆明公交它本身是一个碳排放的企业,我们觉得基本上这一块是有可能存在合作的。除了碳交易方面,我想我们公司在清洁能源,还有再生水服务这方面,未来都有可能与昆明公交开展更深度的合作。
Q6:想了解公司现在技术板块的投入情况现在是怎样, 有没有相关的发展目标?
答:技术方面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技术研发的方向,基本上从污水处理的领域来讲,我们判断未来技术的发展应该是有两个大的方向,第一个是刚才说到的智慧水务,
实际上还是以智能化管控模式的,或者说是以数学模型系统控制下的智能化工厂。传统的污水处理,目前的管控模式或者叫做工艺控制模式,我们虽然讲是自动化控制,但实际上它是基于经验、
设备的经验控制系统下的一个简单的单一参数的经验控制。
我们现在的污水处理厂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设备,通过采取设备参数控制的方式来进行工业控制。这样的控制的话,第一,它是属于经验化的控制。第二的话,它是属于对设备参数来进行控制,
这个控制在我们看来是比较粗放的。如果从工厂精细化的管理的角度来讲的话, 它没有办法考虑到一个厂每天污水处理量在不同时段会有波动,污水处理、
污水净水的浓度在不同时段会有波动,不同的时期由于净水的水量浓度不一样,工艺没办法进行精细化的、
没办法随着污水来水的波动进行控制,这个目前控制系统的问题。
那么我们的数学模型下的智能化控制,它可以像人脑一样,
根据污水处理在污水厂每天不同时段净水的水量浓度以及不同的参数变化,实时地调整中间过程的控制参数。那么通过这样的控制的话,一方面有利于动态地对我的能耗的控制,动态地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最终在达到优秀的出水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我的能耗。这个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技术研发的主要方向是这样。
第二个方向是微生物技术方面,在微生物技术方面可能路要比刚才这个要更远一些,但是它未来也是一个方向,对不同的、
针对性的微生物的培育和孵化,这是第二个大的方向。
第三个方向,对污水处理的不同领域我们会开发一些相应的成套的工艺和装备的组合,比如说特别是对目前有些就是说有一定的工业废水、
产业废水的这样一些污水处理系统,那么用传统的一般性的生活污水的工艺,是不能够完全处理达标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根据这个厂、
服务区域内的产业的特点,它的污染负荷的种类、现状和特性匹配相应的工业组合和装备组合来进行处理,
这一方面也是我们未来不断地要去研发和突破的一个技术方向,这个是从污水处理方面来讲。
从相关产业链的一些延伸方面来讲的话,
目前刚才大家也讲到了,污泥是污水处理这个副产物,尽管它下端可以做一些资源化的利用,但始终它也是污水处理成本耗用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在污泥的源头减量,也就是说我们按照尽可能地在污水处理厂出厂的环节,甚至于可以延伸到我们污水处理的环节,就可能在我们污水处理的工艺优化方面,就能开发和探索一些低污泥产量的这种工艺,或者说在我们污水处理厂出厂的阶段就尽量地减少,这个也是我们未来科技研发的一个方向,或者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一些技术储备,
是未来我们重点作为技术推广的一些方向。
说到投入的话,因为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会有相应的一个研发投入,研发、包括示范工程的建设, 我们去年的话大致就是在 6000 万元人民币左右。
Q7:请问新冠疫情对公司 2020 年的业务有什么影响?
答:2020 年面对疫情,公司从上到下都高度重视,确保了疫情的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协同推进,公司所有的 75 个生产单元, 1360
名员工没有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各个业务板块都开展了正常的生产运营。全年我们完成的污水处理量为 6.57 亿立方米,较 2019 年的增加了
5.56%。从具体的业务上来看,因为公司是以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为主,这个板块受疫情的影响比较小,公司全年的生活污水处理量较去年略有增长。
但在工业用水处理业务方面就受到了疫情的一些影响,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是我们的工业废水业务,在公司整个业务构成上占比相对较小,对公司的整体业务不会构成重大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的热电、浏阳水务,是因为周边多数企业受到疫情影响而停工、停产、停业,客户的电力需求以及污水处理量下降的比较大,导致两家公司在
2020 年度业绩出现了亏损,一个是 300 多万,一个是 140 多万。
在工程项目建设方面, 2020
年一季度也受到疫情影响,公司的建设项目按所在地政府的要求进行了停工,期间影响了工程的进度。但是二季度以后,随着国内疫情的管控逐步好转,相关的工程已经按既定的计划加快实施,因此一季度延迟开工对全年的工程进度没有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应该说
2020年的新冠疫情,没有对公司的日常经营、财务状况,或者是未来的计划造成重大不利的影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