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元“天价鞋”闹剧!李宁回应:不想与炒鞋圈有任何关联 将设置“门槛”规避

财经
2021
04/16
00:30
亚设网
分享

5万元“天价鞋”闹剧!李宁回应:不想与炒鞋圈有任何关联 将设置“门槛”规避

一双鞋溢价30倍,售价竟高达48889元,摇身一变成“天价鞋”。

此前,李宁因为韦德之道4被炒成“天价”,站上了风口浪尖。4月15日,李宁就“天价鞋”事件作出回应。

5万元“天价鞋”闹剧!李宁回应:不想与炒鞋圈有任何关联 将设置“门槛”规避

(图片来源:微博)

李宁方面表示,为防止有人利用外挂软件抢购限量鞋,在线上采取了IP地址核对的方式,如发现有IP地址多次出现,疑似炒鞋者,店家会拒绝发货。在线下,公司还会采取身份证核实的方式。

同时,李宁公司对消费者指责的“饥饿营销”做出了解释,李宁公司称:一方面,产量会受到原材料及生产厂商的产能配置问题影响,考虑到下一批新品的发售,每期限量鞋的生产需按规划进行,不能随意加单。另一方面,部分鞋款来自于与合作方签合同的方式开发,相关产品的销售数量在合同中已有标注,这种情况下,李宁公司不能擅自加量生产。

李宁线下门店:

尚未接到限购通知

4月15日下午,中证君来到西安某商场的李宁门店进行实地探访,临近晚间选购的顾客较多,韦德系列篮球鞋被摆在店铺显眼位置,店铺售货员表示,“天价鞋”火了,所以韦德系列近期受到很多关注,店铺目前销售最好的就是“韦德之道8”篮球鞋。

对于被称为“天价鞋”的“韦德之道4”,小林(店员)告诉中证君:“韦4已经是几年前的款了,市面上没有货了,由商品转为收藏品了,也不知道为啥爆火。现在店里卖的韦8是第八代产品,也是升级款。”

他表示,那款“天价鞋”的实际质量和价格,与店里目前的新一代产品是一样的,差异在于配色,4万多的价格有些离谱。当初的货量有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新一代的韦德已经把货量提升了,向消费者倾斜,相较于之前的鞋子已经很好买了。

谈及“炒鞋”风,店员小林表示,今天也关注到公司的回应,但是对门店销售尚未带来影响,也没有接到限购通知,“鞋子正常售卖,以韦德之道8来说,现在店里货量也紧张,不一定有合适的码数。”但小林表示,虽然店里当天有促销的活动,但是购买韦德之道8的鞋,不能享受优惠。

谈及近半个月火热的国潮风,小林表示,最近店铺人流量明显增多,但是业绩的改变不是很明显。“在我看来,喜欢韦德鞋的人一直喜欢,出了新款也会买,不喜欢的人好像对这个不是很感兴趣,所以炒作对销售的影响不是很大。”

鞋贩:回收国内品牌鞋款

成本有所上升

对于李宁表示“防止有人利用外挂软件抢购限量鞋”,一位得物APP上的“鞋贩”姜先生告诉中证君:“其实不仅限量版鞋会溢价,一些我们觉得好看或者未来销量好的鞋子,也会去收了再拿出来卖”。

同时,姜先生告诉中证君:“国内的这些品牌鞋,其实大多是从线下专柜的店员那里收来的。以前,大家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并不高,线下门店的生意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们经常从他们那里收鞋子。”

“我们一次性买的量很大,比如一款要100双,店里会给一些折扣,这样的话,我们买入一双鞋子的价格比市场标价要便宜。”姜先生说,自从李宁的鞋子在得物APP上炒出天价后,他们去收鞋子时的折扣也少了。

“收鞋的价格越来越高,也算是变相涨价吧。”姜先生表示。

中证君在得物APP上发现,虽然“天价鞋”已经下架,但是仍有不少球鞋的价格溢价在1倍以上。以李宁的韦德之道9 INFINITY为例,该款鞋在得物APP上的起售价为2499元,不同尺寸价格不同。从购买记录来看,不少人以300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了该款。

5万元“天价鞋”闹剧!李宁回应:不想与炒鞋圈有任何关联 将设置“门槛”规避

(图片来源:得物APP)

但实际上,该鞋款的发售价格仅为1599元,3699元的购入价格已是原价款的一倍多。

姜先生告诉中证君:“鞋子有溢价很正常,我觉得这个和炒股一样,货量少,需求量大的话,大家就会‘抢筹’,自然而然价格就高了。”

同时,姜先生告诉中证君,“炒鞋”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鞋子的价格波动很大,可以说一天一个价,可能你高价买入,厂家又来了二轮发售,价格直接就下来了,这单肯定就砸手里了。”姜先生说。

另外,姜先生表示,得物APP这类专业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涨了鞋价上扬。“以前你就算想要一款鞋子,可能都没有什么好的渠道,所以买的人也没那么多。但是有了这些平台后,消费需求完全释放了,买的人多了,价格自然高了。而且我们也要考虑成本,在平台上卖一双鞋也有服务费用。”

5万元“天价鞋”闹剧!李宁回应:不想与炒鞋圈有任何关联 将设置“门槛”规避

(图片来源:姜先生提供)

姜先生提供的图片显示,每卖一双鞋,得物APP需要收取3.4%的技术服务费、1%的转账手续费、8元查验费、15元鉴别费和10元包装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一般是5%,只有我们这种做得比较大的,才有优惠。这些成本最后也要转嫁给消费者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