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少女针”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销售,消息一出,华东医药随即涨停。
但红星资本局发现,作为老牌的医药企业,华东医药的医药之路走得并不平稳,同被称为医美巨头,华东医药却似乎不如华熙生物(688363.SH)、爱美客(300896.SZ)等。
医美概念股的队伍正在壮大,这一风头又会持续多久呢?
“少女针”官宣,华东医药涨停
4月13日,华东医药(000963.SZ)发布公告称其英国全资子公司Sinclair Pharma Limited(以下简称“Sinclair”)收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名称为注射用聚己内酯微球面部填充剂,后者用于皮下层植入,以纠正中到重度鼻唇沟皱纹。
公告显示,Sinclair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 Ellanse,由聚己内酯微球 (PCL)和羧甲基纤维素(CMC)制成,具有“填充+修复”双重功效。Ellanse先通过 CMC 进行快速填充,然后 PCL 微球会重启注射部位皮下的胶原新生,重塑胶原支架,产生自然、安全、持久的效果。
据介绍,PCL 和 CMC 可以完全被降解,是更为安全的产品。Ellanse目前已在6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注册认证或上市准入。更为重要的是,该产品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在中国大陆正式销售。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华东医药以1.69亿英镑价格收购英国医美公司Sinclair全部股份,而目前市场上所称的“少女针”其实就是其产品Ellanse。
4月15日,华东医药再次发布公告,称Sinclair已完成对西班牙能量源型医美器械公司High Technology Products, S.L.U。(以下简称“High Tech公司”)100%的股权交割。并且本次收购完成交割后,公司将为High Tech公司5款海外在售产品和4款在研创新产品分别制定上市规划,争取在2021年内启动核心产品在中国区域的注册工作。
消息一出,4月14日,华东医药涨停,并连续3日大涨。截至昨日收盘,华东医药收涨4.38%,报41.7元/股,总市值729.67亿元。
转型医美有迹可循
如今风头正盛的华东医药,从医药到医美的转型路径,其实也可窥之一二。
2000年1月,华东医药在深交所上市。在医药领域长时间的积累过后,华东医药逐渐因独家品牌、首个仿制国外药成功、市场占有率最高等成绩稳坐区域内“白马医药龙头”的位置。
公司形成慢性肾病类、移植免疫类、内分泌类、消化系统类为主的四大治疗领域,其产品以百令胶囊、阿卡波糖、泮托拉唑、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开拓销售市场。
时任华东医药董事长的李邦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华东医药的市场定位放出“豪言”——要么唯一、要么第一。
2018年开始,华东医药公开表示,要向一家以科研开发和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企业转型。并称在此之前,华东医药每年保持20%到25%的增长,没有波动。
华东医药早已开始考虑在国际及医美上布局。2013年,华东医药拿下韩国LG公司玻尿酸伊婉的独家代理权;2016年,华东医药参与美国的一家中型医药公司的股权收购,但最后计划破产;2018年作家14.7亿元收购Sinclair……
往“开发创新”的路子转型并没有结束,在医美之风盛行的今天,收购High Tech公司也被人看作是其转型的举措。
但“第一”并不好当。即便华东医药在医药上市中领先其他企业很多年,但事实上有人已“后来者居上”,其高增长率的“自信”也似乎变得越来越艰难。
以2017年从港股私有化退市的华熙生物为例,2019年回A股登陆科创板,距离退市时59亿港元的总市值,目前已暴涨超16倍,截至4月16日收盘,总市值为829.54亿元,报172.82元/股。
除此之外,与恒瑞医药、药明康德、长春高新等相比,更是不在一个量级。
据华东医药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8.06%的同时,营业收入却下降7.7%,此前的2020年中报、2020年一季报营收均以下降收场。与此同时,华东医药还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
根据其2020年中报,医药商业占比62.82%,医药制造业占比36.42%,而国际医美业务仅为0.76%。然而,占比较高的医药商业毛利率仅有7.58%,并且比上年同期还减少了0.43%;而医药制造业和国际医美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2.38%和62.81%。再往前看,2018年,其国际医美业务的营收仅为0.76亿元。不过,2019年国际医美业务营收为5.09亿元,同比增长569.81%。
除了盈利上的不突出,股价也反反复复,华东医药的医美之路走得并不平稳。
巨头之间的“斗争”
医美股并不 “纯正”
但就产业链而言,华东医药与爱美客同为“巨头”,二者常常被摆在同一台面作比较。
同为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玻尿酸公司爱美客2020年的净利润达到了59.74%,同期华东医药代理的伊婉玻尿酸却只有11.6%,华熙生物为28.15%。同时,爱美客的滚动市盈率达到337倍,华熙生物为163倍,华东医药只有19倍。
相比于医药出身的华东医药,许多涉足医美的上市企业都是“半路出家”。
华熙生物最初是一家房地产企业,包括北京华夏银行总部大楼、CBD中环世贸中心、SK大厦,以及成都知名大盘华熙·528艺术村等,但由于其港股表现不佳退市。
做上玻尿酸生意后,华熙生物一炮而红,毛利率也稳步提高,截至2020年底,这一数据超过81%,堪比茅台。但最近,其玻尿酸水进入销售端后,关于其效用引发了不少争议。
成立于2006年的朗姿股份(002612.SZ)曾主营品牌女装设计,定位高端女装市场,当时的价格就已达到几千。但面对行业竞争,朗姿股份逐渐在女装行业低迷,直到2014年进入医美圈情况才慢慢开始好转。
当时的朗姿股份也风光过一段时间,主要依靠的是一款名为“Mediheal”的面膜,中文名“可莱丝”,在国内较为出名。
2016年,朗姿股份斥资2160万元,购买医美机构韩国梦想集团30%的股权,后又花费8.36亿元,将医美品牌“米兰柏羽”“晶肤医美”“高一生”等收购。但根据2020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其医美板块收入规模只有5.98亿元,不足公司总收入的三成,而且收入增速也在放缓。
……
事实上,纯正的医美股没有几个。同时,在上市公司之外,医美三方平台正“如日中天”。
新氧科技截至2020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面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显示,2020年新氧科技实现总收入12.95亿元,同比增长18.6%,毛利率达85%。
更美APP则依靠医美服务预约销售业务,目前是中国月营收最高的移动医疗企业,6月营收已接近亿元。
“蹭概念”的医美市场,风生水起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庞大的市场加之暴利营收,更多企业加入医美大军。
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4月16日,A股、B股医疗美容概念股多达33支。
红星资本局制图
更美APP发布的一份医美白皮书调研显示,2020年医美消费人群中95后占比35%,远高于90后(21%)和80后(23%),此外,相比于80、90后拿着明星照片去整形,95后更热衷于研究美学知识,保留个人特色变美。
除此之外,“颜值经济”还蔓延到男性。有数据显示,占比11.1%的男性用户平均单次消费价格是女性的2.75倍。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抢滩医美市场的同时,近年来,医疗事故也频繁发生,如何更安全地发展医美更需得到关注。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