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赴美上市 不靠“公益”靠“卖保险”?

财经
2021
04/20
10:31
亚设网
分享

赴美上市背后:水滴互助关停 ,水滴筹不赚钱 ,水滴保“卖保险”去年贡献近九成收入。

从一条水滴筹求助开始,水滴公司以一个“公益”的形象走红。

在沈鹏的带领下,水滴公司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从2016年成立以来,已经获得多轮融资,得到腾讯、博裕资本、高榕资本、瑞士再保险等知名投资大佬的青睐。其中,作为水滴公司A轮、B轮融资的领投方,在C、D轮融资中,亦有腾讯的身影。

2019年3月份,其宣布获得近5亿元的B轮融资后,6月12日,又宣布已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2020年8月份,该公司又对外宣布已完成2.3亿美元的D轮系列融资。

但资本疯狂加持背后,水滴公司也并非顺风顺水,有关“公益还是生意”的争论经久不息,近日又因为没有合法的“名分” ,公司的热门业务水滴互助被关停。

但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影响到水滴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野心,这一次,它要去纽交所“讲故事”。4月17日,水滴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由高盛、摩根斯坦利、美银美林作为承销商,也就是说,水滴公司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保险科技公司。

当其招股书揭开面纱,让众人意外的是,一个天天帮别人筹款的公司,水滴公司在过去三年自己亏了近12亿元。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2.38亿元、15.11亿元、30.2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和6.64亿元。

招股书还向公众揭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水滴筹“不赚钱”,水滴公司不是一个“公益公司”而更像一个“卖保险的公司”。在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做水滴筹的“公益”公司背后,水滴公司旗下其实有三大业务,分别为水滴筹、水滴互助及水滴保,其中主营卖保险的水滴保贡献2020年收入占比高达89%。

果真能顺利登上纽交所的话,水滴公司又将继续怎样的“故事”?“公益”还是“卖保险”?

主业

“公益”不赚钱2020年“卖保险”贡献公司九成收入

大多数人对水滴公司的第一认知都是从一条水滴筹求助开始的。

以筹集资金来算,水滴筹的确在中国所有个人大病求助平台中排名首位,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有超3.4亿人通过水滴筹累计为170多万名大病患者捐款超37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成立于2016年,当时的业务主要包括水滴互助、水滴筹。但水滴公司并不满足于只讲“公益”的故事,于2017年5月设立了水滴保,并迅速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至此,公司业务也成了典型的“筹款+互助+保险”模式。

为何增设水滴保?或许因为水滴筹和水滴互助不赚钱?

招股书揭晓答案:如此大的水滴筹平台及水滴互助并不是水滴公司赚钱的主要渠道。“卖保险”的水滴保才是最赚钱的。

2020年,水滴公司实现营收30.28亿元,同比增长100.4%。营收主要来源于向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分销服务、以及向保险公司和其他保险经纪或代理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等。

其中,保险分销佣金收入是水滴公司的核心业务,贡献收入占比高达89%,这部分业务主要来源于水滴保。

也就是说,通过水滴保这一平台,分销保险公司的产品,从中获得佣金,这也是目前市场上的保险经纪公司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

剩下还有11%的营收来源何处呢?招股书显示,水滴公司的管理费收入、技术服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3.6%、6.4%及0.9%。

其中,管理费收入主要指从升级的互助计划参与者处收取的会员费。其实,水滴互助是个一人患病众人分摊的平台,会员像充话费一样充值自己的互助账户,当有其他会员申请互助金时,会用分摊的方式,从每个会员的账户余额中扣费。

但会员也可自愿选择升级计划,享受更高互助保障,这也是这部分营收的主要来源。

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水滴互助的关停,2020年占营业总收入3.6%的相应管理费收入,到2021年将不再成为水滴公司的收入来源。

所谓的技术服务收入,主要来自为选定的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消费者关系维护、消费者投诉管理和索赔审查服务等。而其他收入则主要来自农产品和保健品的在线销售的佣金收入等。

“公益还是生意”之争不休,这一次招股书终于“真相”了,水滴筹确实不赚钱。与其说其是一家“公益”公司,倒不如说是一家“卖保险”的公司。

这家“卖保险”的公司当前股权结构如何?招股书显示,截至IPO前,腾讯持股比例达22.1%,水滴创始人、CEO兼董事会主席沈鹏,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杨光,联合创始人兼董事胡尧核心管理层持有26.4%股权,此外,博裕资本、高榕资本、瑞士再保险三家机构分别持有水滴公司11.9%、6.5%及5.7%股权。

(文章来源:新京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