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进入第三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出席媒体见面会,并就碳中和这一话题发表见解。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机遇和挑战并存。一面是碳中和在未来三十年会带来数百万亿的投资机遇,另一面是高碳企业面临转型和退出。
问及金融机构如何应对转型风险,马骏回应和讯网称:“高碳产业和高碳企业如果不能在未来的三十多年当中实现有效减碳的话,金融机构所做的投资可能会有非常大的估值下降,他们提供的贷款可能也会变成坏账。”
事实上已有不少机构开始进行环境风险分析,以马骏所在的清华绿色金融团队为例,已经对高碳行业的金融风险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的典型煤电企业的贷款违约率可能会从现在的3%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22%左右。
这一结果的确出乎意外,马骏对此解释道,能源转型使得对新能源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对传统的大型能源需求包括煤电会逐步下降,所以煤电企业营业收入也会下降。另外由于新科技的发展,光伏、风电这样的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会大幅下降,就会导致煤电企业被迫减价,所以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煤电企业的利润下降,因此导致违约概率上升。
为将转型风险降至最低,马骏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是监管部门应该要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估算,并披露高碳资产的风险敞口,目前还没有强制要求,未来应该要求银行披露棕色资产的信贷余额和占比。
第二步,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的风险分析,在识别了这些风险之后,一是要尽量减少对高碳项目新增贷款和投资,第二是逐步从存量当中退出。
第三,采用转型金融的方式去加速高碳企业向低碳的转型,如果用了一些转型金融工具的话,可以让它更短的时间把碳降下来或者降到零。
(范紫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