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资管即将在公募基金的红海市场起航,母公司董事长和公司董事长先后发声,公司接下来准备怎么走?
4月20日,国泰君安资管收到中国证监会换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成为三年多来首家获批公募业务许可的券商资管。
4月21日,国泰君安资管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董事长江伟致投资者的一封信,江伟表示,这是国泰君安集团在全资控股范围内首次获得公募业务许可,标志着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正式完成业务补链、历史性进军公募基金市场。
他还指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资本市场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获批公募许可意义重大。公司的视野不止于国内市场,而是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致力于为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市场提供‘中国方案’、为中国资产走向全球布局输出‘中国智慧’。”
昨日,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贺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国泰君安资管进军公募提出明确要求:“既要有雄心,更要有耐心”,并提出“力争用实力在公募市场站稳站好”。
在“强能力、补短板”方面,贺青强调,国泰君安资管将加大向主动管理转型的力度,全面提升全产品线、多元化的投资能力,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禀赋,形成与银行等机构错位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把投研能力构建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着力打造站在买方角度服务客户的能力,加强优质金融产品供给与配置,努力为客户提供长期持续稳健回报的理财服务。
据券商中国报道,去年,国泰君安便出台了大资管业务的战略分规划,从战略层面为公募业务的启动布局;在集团“三个三年三步走”战略路径构想中,大资管板块的公募业务更是其构筑买方生态的重要一环。
相应地,在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过程中,国泰君安资管成为第一批拿到大集合转公募批文的券商资管之一。
2019年9月,公司旗下首只权益参公大集合“君得明”打开申购,首日销量达120亿元;2021年1月,公司发行的FOF类参公大集合“君得益”首日募集资金超过33亿元,首周募资规模超过70亿元,刷新了公募FOF基金的首发规模纪录;疫情期间完成改造的另一只权益参公大集合“君得鑫”,2020年末总规模为99.81亿元,相比于改造前实现了规模翻倍。
公司官网显示,国泰君安证券自1993年起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是国内最早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资管正式成立于2010年10月18日,是业内首批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20亿元。
今年1月,国泰君安公告,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资管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复,核准其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
国泰君安年报显示,2020年,国泰君安资管累计完成5只大集合参公改造,虽然主动管理占比提升,但总体资管规模却大幅下降。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25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4.6%,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361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8%,主动管理规模占比由60.2%提升至68.8%。经营业绩上则表现为“增收不增利”,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2.49 亿元,同比增长9.28%;净利润 7.18 亿元,同比减少2.31%。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