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改革如何走?周小川、李波、肖远企、郑秉文博鳌发声

财经
2021
04/21
12:36
亚设网
分享

养老金改革如何走?周小川、李波、肖远企、郑秉文博鳌发声

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迎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围绕养老金制度改革进行了讨论。

周小川在视频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养老金体制和政策体系并没有自己的特长,也没有积累自己的特殊经验,做好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完善我们的养老保险体系非常重要。

李波提出,要推动养老金体制向积累型改革,来有效缓解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但从现收现付型养老金制度向积累型制度转移的难度很大,得动用一些其他资源来支持过渡期的养老金支付是最大的挑战。

肖远企则表示,当前应把不具备养老特征的大量个人资金供给转化为第三支柱的养老产品,而且我们也有这样做的基础。对于延迟退休能否解决养老金的问题,肖远企表示,“(延迟退休)能够解决一些养老金的问题,但是不可能延长退休的年龄到八九十岁。”

在郑秉文看来,养老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往积累型的方向去努力,涉及第一支柱的结构性改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体系这两个问题。“无论要解决哪个问题,都要补齐第二、第三支柱的短板,现在到补齐这些短板的时候了。”

周小川:做好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非常重要

周小川在视频演讲中表示,中国的养老金体制和政策体系并没有自己的特长,也没有积累自己的特殊经验。“养老金问题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万一有一些政策或者路径选择不对的话,后悔的时候也不能再从头做起。因此,做好国际经验的比较非常重要。”

据了解,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支柱”:第一支柱,政府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这是基础;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这是补充;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经过国际比较,总体来看,我们的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比较粗,第二支柱比较细,中间还存在着某些政策分析上的问题,激励机制也不够。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有很大的潜力,应该增强政府和财务成本支持养老金第三支柱,使得其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周小川说,希望通过做好国际比较,对政策选择、少走弯路、优化体制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李波:推动养老金体制向积累型改革 有效缓解长期资本不足问题

“养老金改革应该成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李波从两个方面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第一,中国的金融体系明显的短板是我们长期存在资本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股本不足。我们支持实体经济贷款的比重较高,因此,宏观杠杆率也偏高。同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显得不足,因为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股本。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资本市场波动偏大,因为资本市场比较缺长钱。第二,从国际经验看,获得长钱或者长期资本的主要来源是积累型养老金,但我们是以现收现付为主的体制,我们的养老金积累的余额比较低。“如果能够推动养老金改革向积累型方向发展,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水平,达到GDP的126%,如果按照去年的GDP来计算,我们应该有100万亿以上的养老金,这是一笔很大的长钱,能够有效帮助我们缓解或者解决我们金融体系存在的长期资本不足这一问题和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有疑问,在过去40多年,中国人已经有了很多储蓄,为何还要建立积累型养老金体制?“这涉及优化储蓄结构的问题——我们现在大量的储蓄在银行和房地产,这样是不够健康的,因为银行的钱只能用来做债务融资,没法支持股权融资,所以中国的股权不足。房地产也一样,过多资产放到房地产的话,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带来的影响也会比较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量储蓄在银行和房地产的结构不够优化。”李波说,应该把一部分的储蓄吸引到或者安排到养老金账户里,通过专业管理可以做长期的资本配置,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配置到股权。“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25%的养老金余额是用来配置到股权,支持资本市场、支持股市,从而优化了储蓄结构。”

李波还坦言,从现收现付型养老金制度向积累型制度转移的难度很大。“过渡期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年轻人交的钱当期不能花了,要积累起来,现在这些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账户是空的,他们的退休金谁来付?也就是说,如果要转向积累型养老金体制的话,得动用一些其他资源来支持过渡期的养老金支付,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李波说,我们国家的好处是,有比较多的资源可以来利用和支持养老金体制的转型:一是国有资本的减持,这个我们已经在做了,这一块的力度可以做得更大些;二是国有土地的收益;三是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如果国有资本和国有土地收益不够,还可以发一些50年、100年的超长期国债。“一旦过渡期结束,养老金体制的转型会对我们的经济增长、技术创新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来还掉这个超长期的国债,实现高技术创新下的更高层次增长,支撑我们养老金有更好的可持续性。”

肖远企:延迟退休不能完全解决养老金的问题

肖远企在发言中表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第三支柱整体上比例非常低,当前应把不具备养老特征的大量个人资金供给转化为第三支柱的养老产品。

“有嘉宾讲到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实际上这些都可以算是养老金的内容,现在有将近80万亿个人储蓄存款,有20多万亿的理财产品,加起来100多万亿的水平。但问题在于,它们都是以短期为主,我们2/3以上的储蓄是一年期以内的存款,4/5的理财产品是一年期以内的产品,这不具备养老特征,怎么把不具备养老特征的大量的个人资金的风险转化为长期的有养老属性的、有相对安全保障又有一定收益的第三支柱的养老产品,这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而且我们也有这样做的基础。”肖远企解释。

对于延迟退休能否解决养老金的问题,肖远企表示,“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不可能延长退休年龄到八九十岁。现在部分人都活100多岁,对养老金的压力非常大,对保险公司的压力也很大,保险公司最担心的风险是长寿风险,你的寿命越长保险公司亏得就越多。养老金跟一般的金融产品投资还不一样,它是功能产品,一定要保证它的安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是要有一定的收益,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产品设计。”肖远企说。

郑秉文:补齐第二、第三支柱短板 推动养老金制度往积累型方向努力

郑秉文在论坛现场表示,其持有和李波类似的观点。“把养老金改革看成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我们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我们的社会融资体制当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股本资金,绝大部分是债权资金,这确实是很遗憾的事情。同样都是养老金制度,为什么有的国家养老金制度可以供给长期资本,而中国就没有?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应该向这方面来努力。”

“对中国的养老金改革来说,养老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往资产型方向、往积累型方向去努力,这就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第一支柱的结构性改革;二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体系。”郑秉文说,无论是推动第一支柱的结构性改革,还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体系,都要补齐第二、第三支柱的短板。“现在到补齐这些短板的时候了,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刘军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