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歆
评估一项工作的重要性排序,相关部门官网的页面布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观测窗口。笔者注意到,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相关信息,近期被沪深交易所官网首页同时置顶。
4月2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接收首批4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申报,这标志着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进程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如果说从交易所官网的置顶安排来判断该项工作极为重要有些“证据不足”,那么“十四五”规划和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撰文应该可以为此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此外,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易会满刊发了题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文章,文中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大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力度,扩大基础设施领域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范围,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那么,基础设施公募REITs相关工作缘何如此重要,笔者认为,应从短期效果和长期目标两个维度来理解。
从短期效果来看,资本市场通过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方式创新服务,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广泛筹集项目资本金、优化资源配置和盘活存量资产,是稳投资、补短板的有效政策工具。
那么,这一政策工具究竟会多有效?笔者认为,在项目建设维度,其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以及补短板的实施和引导效果将十分明确。此类项目的审核过程,包括了对其是否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法规制度等的专项判断,而且回收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有利于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在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更是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潜力维度,数据可能最具说服力。据媒体报道,美国作为REITs的发源地,截至2019年末公募REITs市场规模约1.3万亿美元,约占其GDP规模的6.5%,如果按照该比例推算,我国市场可达6万亿元人民币。当然,6.5%只是一个参考比例,毕竟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刚刚起步,与成熟市场必然有明显区别。此外,有研究显示,我国的基建存量规模早已超过百万亿元,即便按照1%的REITs发行占比估算,“起步价”也是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也就是说,通过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创新方式,资本市场能够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流动性,促使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形成有序的良性循环。
从长期目标来看,资本市场发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杠杆,完善储蓄转化投资机制,推动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
去年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上致辞时表示,“双循环”对资本市场已经提出新要求,资本市场要更好地发挥将储蓄转化为资本的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将不同风险偏好、期限资金更高效转化为资本,优化直接融资市场结构;二是更好发挥财富管理功能,要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增加财产性收入。
对于融资端而言,在资本市场资金要素高效配置的引导和充分信息披露的带动下,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不仅能够促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还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系更加市场化、规范化。
对于投资端而言,基础设施公募REITs将成为股票、基金、债券、现金类产品等投资品种之外新的大类资产类别。由于其底层资产大多挂钩地区发展或能够抗衡经济周期波动的优质基础设施,属于稀缺资产,对于有能力承受其风险等级的投资者自然有较强吸引力,从而有利于提升储蓄转化率。笔者注意到,早在试点政策刚刚官宣之际,就有投资者留言询问购买渠道。
置顶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服务。笔者认为,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之所以被沪深交易所官网首页置顶,一方面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推进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更是通过便利化的点击界面,吸引契合该产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双方握手于资本市场,更好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目标。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