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为“卖车”的消息搅动汽车圈“一池春水”,也让A股相关板块迎来狂欢,华为汽车概念股由此横空出世。
华为向来是行业标杆,手机产业链标的就一直备受资金追捧,此番对汽车领域的布局蕴含着哪些投资机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张赛男、左茂轩
编 辑丨张星、张若思
图 / 图虫
华为的汽车业务,正在加速前进。
4月17日,华为联手北汽旗下高端品牌ARCFOX推出阿尔法S华为HI版,HUAWEI inside的标识首次出现在量产车上。
4月18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下称车BU)举办了HI新品发布会,重磅发布了包括鸿蒙OS车机操作系统、4D成像雷达、MDC810等在内的新一代智能化部件和解决方案。
4月20日,华为消费者业务掌舵人余承东正式宣布,华为开始卖车。华为智选正式开卖赛力斯SF5,这款车型会进入华为的门店和旗舰店。
“被美国方面多次制裁后,华为手机业务受到影响,思来想去,华为决定卖车,可以弥补手机业务销量受到影响,造成的利润下滑问题。”余承东表示。
对于华为而言,原先的三大支撑业务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已经较为成熟,在手机业务遇到巨大的发展阻碍时,华为需要找到新的业务机会。而汽车领域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深入发展,在抢占产业制高点的诉求下,传统整车企业、互联网巨头和零部件供应商等纷纷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作为一家拥有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的企业,华为亦毫不犹豫地“卷入”了这场竞争。
从生产制造智能汽车的零部件,到联手北汽、长安、广汽打造HUAWEI inside的全新商业模式,再到华为利用自己的渠道卖车,华为汽车局越来越深入。华为不造车,华为车BU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智选帮助车企卖车。华为的汽车业务既要做2B,也要做2C。
虽然华为不造车,但已经深度涉足了智能汽车关键领域,并试图掌握更高的产业话语权和主导权。
可以看到的是,华为的汽车梦想已经不仅仅只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而是以自己为中心,广纳朋友圈,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智能汽车的业务,将成为华为未来商业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越来越高的比重。对于华为而言,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群敌环伺。无论是传统的百年车企,还是特斯拉这样的造车新贵,抑或是小米、百度这样亲自下场造车的玩家,都有可能成为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伙伴,但同时也是激烈的竞争对手。汽车行业,特别是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原来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这样一个从上到下、分工明确、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很多初创企业或者科技公司,可能是客户,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合作伙伴,也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各家公司彼此的关系,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场合中都在变化。原来的几十年固定不变的层级观念,已经不再明显,一个个生态圈在融合与碰撞中前进。
华为的模式与打法,在这样的格局中究竟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决定着它在汽车业到底能够走多远。
而这场冒险,才刚刚开始。
技术抢滩
华为进入汽车领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对车载模块的开发。2013年,华为成立车联网业务部,并推出车载模块ME909T,开始布局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
2019年4月,华为首次以汽车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的身份参加上海车展。并且,首次对外明确自己在汽车行业的定位: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在业务布局上,华为将从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五个领域,进行布局。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执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
与此同时,华为在逐渐壮大其汽车朋友圈,与多家车企展开合作,打造产业生态。
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华为与沃尔沃、上汽荣威、ARCFOX、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四维图新(002405,股吧)等多家主机厂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开启战略合作,提供ICT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服务。2020年5月,华为联合一汽、长安、东风、上汽、广汽、北汽等首批18家车企,进一步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以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
“华为进军汽车领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求多行业发展的需要。就华为的体量而言,在寻求新的业务支持和拓展时,很容易将汽车作为一个标的行业。”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20年10月底,华为发布了HI品牌,以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身份,与车企进行合作。
华为将以“Huawei Inside”(HI)模式为车企提供软硬件,但是只有搭载了华为ADS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型才会在车身上有“HI”的标志。
自动驾驶轻松干掉特斯拉?
4月17日晚,第一款有华为HI标识的量产车ARCFOX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正式亮相,并开启预售。
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最为突出的亮点,是搭载了华为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套为中国道路和交通环境设计、以用户驾乘体验为目标的全栈自动驾驶系统,采用了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以L4级自动驾驶架构为基础,构筑面向L4~L2+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在硬件方面,阿尔法S华为HI版将是首个搭载量产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具体而言,包括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此外,阿尔法S华为HI版搭载的超级中央超算ADCSC,可支持400TOPS/800TOPS两档算力。
华为方面表示,ARCFOX 阿尔法S可以实现市区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方面上,阿尔法S 华为HI版首次搭载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将使用麒麟990A座舱芯片。
从产品的定价来看,阿尔法S补贴后的售价为25.19万元-34.49万元。有华为ADS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的基础版售价38.89万元,搭载华为ADS完整自动驾驶(含城区、高速、代客泊车等)功能的高阶版售价42.99万元。
从定价区间来看,特斯拉搭载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价格为32000元,完全自动驾驶的FSD售价64000元。也就是说,华为的这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价格,略高于特斯拉的价格。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尔法S华为HI版打造了3个激光雷达。
“今年是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元年。”4月17日,北汽蓝谷(600733,股吧)董事长刘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此前流传的媒体试乘视频,新车在自动驾驶体验上可圈可点。不过,由于高精地图的精准绘制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自动驾驶从测试区走向普通大众的生活仍然有一段距离。
据透露,北上广深的车主将可以率先享受到这套自动驾驶系统,随后将陆续覆盖主要的一二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自动驾驶法律法规目前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能否在城区广泛使用、发生事故后权责如何明确,在实际场景中都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对于华为宣称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由于新车还未真正的全面量产,需要等到今年4季度才能交付。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有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实车能够搭载多少华为目前宣传的内容和功能,还是一个未知数。
4月19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自动驾驶L4软件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体系,并且在去年或前年已经做到了。但是华为比较强,有一套硬件体系、生态,这是华为前进的巨大助力。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华为的确厉害,但宣传更加厉害,希望他们能把极狐阿尔法S这款车上量产的问题尽早解决。
“现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号称L4的全自动驾驶,人可以不介入或者很少干预。这部分的Demo有很多,做的公司也有很多,但要谈到真正的L4,要从量产级别考虑,各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月19日,博世中国副总裁徐大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徐大全看来,现在应该可以说是进入了L2+时代,而不需要安全员坐在车上,那时候的L4才是真正的L4。
现阶段来说,可以实现的只有代客泊车。但这一技术,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可以实现。比如,博世AVP自动代客泊车方案,是真正全球第一个获得政府认可的SAE-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但这完全是低速的,并且是在停车场使用。
华为ADS虽然声称可以实现城区1000公里的无干预自动驾驶,但由于此前流传的视频来自于测试道路路线,在这种环境下,对于路况和环境数据有着更好的积累,在现阶段的技术上实现并不难。但是,未来想要在范围更广的道路上行驶,在技术上还存在难度,并且也要面临法律法规的限制。
“AI模型的必要前提之一是数据,华为的数据从何而来的?要气死百度,Waymo吗?”对于华为声称能够快速将自动驾驶量产,有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发出质疑。
有观点认为,华为有底层芯片硬件技术,但算法数据积累未必优先。
“数据非常重要,但是基于Coner case(极端案例)的核心数据才是最重要的。”4月18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
目前,对于华为更加重要的是通过高精地图的采集,来支撑起ADS的实际应用。
华为已经取得了高精地图采集的资质。据王军透露,华为初步的计划是,今年采集完北上广深四个大城市,明年再扩大到十几个大城市,每三个月就会迭代再增加几个城市。华为最终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完成全国高精地图的采集,支撑其在全国范围内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
华为“卖车”A股“朋友圈”
华为“卖车”的消息搅动汽车圈“一池春水”,也让A股相关板块迎来狂欢,华为汽车概念股由此横空出世。
其中,最瞩目的莫过于小康股份(601127,股吧)(601127.SH)。4月19日以来,小康股份4个交易日录得3个涨停,截至4月22日收盘,报34.74元。
4月20日,华为宣布与汽车品牌赛力斯推出华为智选生态新品类产品——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并正式入驻华为旗舰店。赛力斯SF5是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后的首次亮相,小康股份正是它的制造商。
在赛力斯SF5之前,华为还与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高端品牌极狐联合发布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该车首搭华为的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赚足市场眼球。
一时间,投资者纷纷涌向A股寻找相关投资标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日,在沪深两市互动平台上,投资者有关是否与华为达成汽车领域合作的提问抛向各类上市公司,去伪存真是关键。
华为向来是行业标杆,手机产业链标的就一直备受资金追捧,此番对汽车领域的布局蕴含着哪些投资机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华为汽车产业链
在一众华为汽车概念股中,北汽蓝谷(600733.SH)是最醒目的标的,北汽新能源是其子公司。
4月21日,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上介绍,其与华为合作的HBT车型将搭载全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HBT车型将采用最为先进的三颗激光雷达搭载方案,将同步搭载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算力可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
实际上,早在2019年,北汽新能源就与华为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北汽新能源表示,将“从硬到软”,更加重视在软件层面的研发。
就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华为的汽车解决方案中包含了车载操作系统、车载芯片等,尤其是软件方面的支持,让一众软件合作商得到露脸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润和软件(300339,股吧)(300339.SZ)参与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车云、智能电动等方向的合作,但公司强调上述合作尚未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重大影响。高鸿股份(000851,股吧)(000851.SZ)与华为有车联网合作,主要聚焦在标准和产业推动层面。远光软件(002063,股吧)(002063.SZ)与华为合作推进信创相关工作。
在车载芯片方面,华阳集团(002906,股吧)(002906.SZ)称,在智能驾驶领域,基于华为海思芯片的自动泊车(APA)有定点项目,与华为其他合作在推进中。
还有一些产业链上的制造企业供货上述两款汽车,借此契机获得了市场关注。
比较典型是常熟汽饰(603035.SH),公司是极狐的内饰供应商,近期获得三连板。祥鑫科技(002965.SZ)主要向华为供应数控钣金件和金属结构件。新亚制程(002388,股吧)(002388.SZ)主要提供电子工具、仪器仪表、设备等配套销售及售后服务。蓝黛科技(002765.SZ)则“蹭”了小康股份一波热点,其表示多年来向小康股份供应汽车变速器总成及自动变速器零部件等产品。
实际上,一些大型车企早就与华为展开了合作。长安汽车(000625,股吧)(000625.SZ)在互动平台预告称,公司携手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面向未来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即将推出。广汽集团(601238,股吧)(601238.SH)相关负责人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汽是第一家和华为合作实现5G上车的,华为最早的5G的芯片都被我们买走了”,并要和华为联合打造一款面向L4级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于2024年投产。
概念股“潮退”后的冷思考
市场纷纷寻找相关标的,华为汽车概念股来势汹涌,但似乎后劲不足。
4月21日,小康股份在两连涨后跌停,在4月22日才重新录得涨停。北汽蓝谷在连续三日大涨后,于4月22日大跌逾6%。
而这两家公司在本轮行情中表现最好,背后的业绩也不如人意。
小康股份2020年归属净利润预计亏损13.8亿-17.8亿元。其在近日澄清公告中表示,赛力斯营销渠道的方式是与第三方的正常生产经营合作,双方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联合销售,不存在强制性的销售保底安排,并按照市场惯例收取相关费用。新车型上市后的销量由市场情况决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对公司业绩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小康股份强调,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涌现新的竞争者,且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公司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北汽蓝谷问题在于销量出现逆势下滑。公司今年1月实现产量594辆,同比下滑62.92%;实现销量1072辆,同比下滑46.56%。2月,北汽蓝谷实现产量323辆,同比下滑50.62%,实现销量1012辆,同比下滑30.72%。
4月22日,有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华为汽车概念股多数停留在炒作阶段,产业链公司还没有稳定,基本还没有量产。未来只有真正兑现业绩,拿到华为订单,才能说具有投资价值。”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长远来看,华为汽车概念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板块。“一方面,新能源板块本身就是A股投资风口,代表着汽车行业革新的方向;另一方面,有华为技术的支持,自带光环。随着华为智能汽车产品渗透率提升,其供应链上相关公司配套量会提升。”
回到华为本身,就其终端业务而言,此番进军智能汽车领域,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经营之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某券商前高级副总裁兼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张孝荣表示,“华为手机业务遭到打压,华为消费业务部门按照既定战略进军智能汽车,相关产品已经成熟,到了进入市场的时候。智能汽车业务要尽快承担起主要营收任务,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
在张孝荣看来,华为的第一优势在于汽车芯片,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如果中美关系紧张,华为汽车芯片份额有望快速扩大。
一位新能源领域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华为的操作系统、软件实力是其发展的核心,一起造车卖车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多赢,由此延伸和拓展的多系列产业链非常值得期待。智能网联操作系统作为电动智能汽车的核心大脑,会成为各家厂商的重要竞争环节。”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李立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