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概念推高股价,但基本面缺乏支撑,股价随后不断下跌,最后落得一地鸡毛,这样的戏码每年都在A股市场上演无数次。
年初至今,正川股份(603976.SH)的股价累计跌幅约35%,而2020年正川股份股价的最高涨幅曾逾7倍,与今年暴跌之势形成强烈反差。
资料显示,正川股份主营产品为药用玻璃管制瓶,2020年受新冠疫苗瓶短缺传闻影响,股价从最低的13.19元暴涨至107.96元,涨幅超7倍。而随着股东、高管的高位减持套现,叠加业绩已连续两年下滑等因素影响,股价已震荡下行至47.28元(4月23日收盘价)。
本报告主要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正川股份股价缘何暴涨暴跌,基本面是否相匹配?
2。股价暴涨与信批违规被罚并行,背后真相如何?
一、业绩与同业背离,股价与基本面背离
虽然顶着新冠疫苗概念的光环,但正川股份业绩并未因此受益。202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67%,净利润同比下滑13.11%。
正川股份在年报中解释称,本期收入略有下降,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医药行业除少数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产品供不应求外,大部分医药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医疗就诊受限,患者大幅减少、医药消费大幅降低等因素的影响,销售有所下降。
对比同行,山东药玻(600529.SH)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7.19%和21.46%。
在同样的大环境下,竞争对手业绩不降反升,正川股份业绩下滑或另有原因。
实际上,正川股份经营疲态早有显露。财报显示,2019年,正川股份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2%。对此,正川股份又将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影响,其称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的整治优化,导致市场环境变化较大,产品需求量随着市场变化有所波动,该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时代商学院认为,正川股份业绩持续下滑,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或更多与自身竞争力较弱有关。
据了解,药用玻璃属于医药包装领域中应用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细分行业之一,行业在竞争格局上呈现出企业数量众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并存、经营分散、竞争充分等特点。以管制瓶系列产品为例,目前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公示的生产厂家有 102 家,国内有山东药玻、肖特、双峰、正力、正川、力诺、四星等众多竞争对手,可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另外,近几年随着医药原辅料包材关联审评审批制度的推进,下游医药企业更换包材供应商意味着要将产品重新进行关联审评报批,申报时间一般不低于半年、成本较高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医药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与行业内规模较大、质量较高以及具有品牌优势的药包材生产企业合作。
再加上药品一致性评价、集中采购的推进,正川股份上游医药企业的集中度明显提升。因此,药用玻璃行业的市场份额有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而行业龙头企业山东药玻明显获益于此,业绩正稳步增长;反观正川股份,业绩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市场竞争力弱或者重要原因。
2019年至今,正川股份的股价上涨了190%,近2倍的涨幅与其基本面似乎并不匹配。
二、股价拉高出货,实控人家族高位套现
正川股份股价的涨幅,大多来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
2020年5月开始,新冠疫苗瓶短缺的消息备受关注,从事药用玻璃包装的正川股份因此收到资本青睐。其股价从16.09元(5月7日收盘价)快速上涨至107.96元(8月4日最高价),3个月内涨幅高达571%。
期间,由于股价大幅波动,正川股份不得不多次公告澄清,其表示目前仍未接到相关疫苗瓶批量采购订单,即使短期内接到相关采购订单,预计采购数量也相对有限,不会对该公司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不断作澄清说明,另一方面,正川股份在动作上契合市场热点,推出疫苗药用玻璃瓶项目融资方案。
2020年7月30日,正川股份发布公告称,其计划发行4.05亿元可转债,用于中硼硅药用玻璃生产项目和研究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13亿支中硼硅玻璃瓶生产能力。据了解,中硼硅玻璃瓶可作为疫苗瓶使用。
公告一出,正川股份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随后便创下107.96元的历史新高。
题材炒作,股东、高管逢高减持,这已是A股市场的常见戏码。
2020年5月至8月,在股价快速上涨期间,正川股份总共发布了5份减持计划,对象涉及股东及高管。其中,减持比例最大的莫过于实控人家族的减持。
2020年8月29日,正川股份发公告称,实控人邓勇的两位一致行动人邓红、邓步莉(与实控人邓勇是亲属关系)分别计划减持不超过2.6%,合计5.2%的股份,而彼时邓红、邓步莉分别持有正川股份3.2%的股份,这近乎是清仓式减持。
受减持消息影响,8月到9月中旬,正川股份的股价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从最高的107.96元下跌至46元左右,跌幅近6成。
最新公告显示,正川股份实控人家族已合计减持该公司1.9%的股份,合计套现1.71亿元。
三、信批违规涉嫌股价操纵
在股价快速上涨的期间,正川股份还发生一件实控人兼董事长信披违规的插曲。
2020年7月25日,因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正川股份按规定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其在公告中表示,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不存在涉及该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然而五天后,2020年7月30日,正川股份披露公告称,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40500万元(含本数),且该事项已于7月24日发出了相关董事会、监事会会议通知,包括关于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案等议案。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在股价触及异常波动标准后,应当充分核实并披露可能导致异常波动的情形,包括近期是否筹划重大事项等;如重大事项处于筹划阶段,则应当予以及时披露。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属于公司重要再融资事项。
由此可知,正川股份明明在7月24日已知晓可转债发行事项,却在7月25日的股价异动提示公告中称无未披露重大信息。
正川股份此行为被上交所认定为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2.1条、第2.7条、第7.4条等有关规定。
上交所认为,时任董事长邓勇作为正川股份主要负责人和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时任董事会秘书费世平作为该公司信息披露事务具体负责人,未勤勉尽责,对该公司的前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双双予以通报批评。
正川股份董事长及董秘为何明知可转债事项,却声称并无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时代商学院注意到,可转债项目披露前,即7月23日,正川股份股价涨停,随后便开始快速上涨,似乎已有资金提前知晓此信息,并在不断买入。
7月30日,可转债事项披露后,正川股份股价上演最后的疯狂,连续3日涨停,并第4个交易日到达历史最高的107.96元/股,若从7月23日开始建仓,短短9个交易日内收益最高可达近85%。
因此,这不禁令人怀疑,正川股份信批违规的背后是否涉嫌股价操纵?是否存在内部人士提前泄露信息给部分资金,并在此后声称无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掩人耳目,配合其建仓,进而从中获取暴利?
四、结语
整体来看,正川股份2020年因新冠疫苗概念股价大涨,期间适时发布中硼硅药用玻璃的可转债项目迎合市场热点助推股价暴涨,但实际上,正川股份业绩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股价走势与基本面并不匹配。与此同时,实控人家族也积极减持,获利丰厚,并在股价大涨时发生信批违规行为,遭上交所批评,存在一定的操控股价嫌疑。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