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编辑 潇湘)讯,“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有万种的委屈,付之一笑。”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如今似乎已成为国际航运市场的真实写照!
有着大宗商品风向标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本周一升破了2800点,进一步刷新近11年高位。年内迄今,BDI指数已累计大涨逾100%。航运市场运费飙涨、运力紧张的局面,从该指数的走势中已一览无余。
而随着提高运力的压力不断增大,眼下的航运市场,还出现了极为危险的一幕——集装箱坠海事故频发!随着货轮越做越大、集装箱越堆越高,许多装载着从汽车轮胎到智慧手机等各式产品的、价值数百上千万美元的集装箱,就此永远沉入了海底。
一份行业统计显示,航运业正遭遇七年来集装箱丢损数量的最大增幅。去年全年有超过3000个集装箱坠海,而到年内迄今为止又有超过1000个。越来越频发的航运事故,已扰乱了亚马逊和特斯拉等数百家美国零售商和制造商的供应链。
导致此类事故激增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天气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船舶货轮也越来越大,集装箱堆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而使情况变得更为恶劣的是,随着因疫情而崩塌的消费者需求的急速反弹导致电商业务量激增,航运商尽快送货的压力日益加大。
海上事故管理咨询公司Reed Marine Maritime Casualty Management Consultancy创始人Clive Reed表示,“与过去相比,这些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运力更接近满负荷。船只面临着按时到达并因此进行更多航行的商业压力。”
为争分夺秒宁愿行险?
去年11月,狂风和巨浪袭击了高364米的“One Apus”号货轮,造成逾1800个集装箱损失。录像显示,船上有数千个像乐高积木一样散落的“钢盒子”,有些被撕成了金属碎片,这是自2013年以来最严重的一起海上集装箱事故。那一年“MOL Comfort”邮轮发生断裂,装载的4293个集装箱全部坠入印度洋。
今年1月,“Maersk Essen”在从中国厦门驶往洛杉矶的途中丢失了约750个集装箱。一个月后,“Maersk Eindhoven”号又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失去动力,260个集装箱从船上掉落。
航运专家表示,与时间赛跑的压力正诱发更多灾难事故的发生。危险包括装卸工未能正确地将集装箱固定,以及船长在遇到风暴时,不愿偏离航线以节省燃料和时间,这些举动都会使货物和船员处于危险之中。保险业巨头Allianz Global Corporate & Specialty估计,在航运业的事故和死亡中,至少有四分之三是人为失误造成的。
由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面临的压力,形势正变得愈发严峻。尽管当船只接近恶劣天气时,船长有权选择驶离危险,但美国国际集团(AIG)亚太区海事主管Jonathan Ranger表示,人们普遍的态度是“别绕过风暴,闯过去”。他在新加坡举行的行业会议上表示,“如果再加上集装箱锁固和缆线维护工作的不力,事故就会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近期的事故都发生在太平洋,这一海域繁忙的运输正遭遇恶劣的天气。伴随着中国出口强劲增长,这条连接亚洲经济体和北美消费者的海上航线,是航运公司去年最赚钱的航线。
尽管每年有多达2.26亿个集装箱被装船,令1000多个集装箱的损失看起来只是沧海一粟,但经济损失仍不容小觑。
伦敦海事律师事务所Clyde & Co.的合伙人Jai Sharma说,“One Apus”号货轮每箱货物的平均价格为5万美元,单是货物损失估计就高达9000万美元,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彭博社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集装箱事故的亏损总额已达到了约5450万美元。
而随着长达400米的长赐号货轮上月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人们已愈发看到全球航运业的脆弱性。这艘巨轮造成了全球重要航道长达近一周时间的堵塞,对全球贸易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季丽亚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