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杭州西溪湿地是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西溪保护利用湿地释放生态红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
春天的西溪湿地,一曲溪流一曲烟。58岁的船工曹国华划着摇橹船,带着游客穿行在水巷中。
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湿地公园船工 曹国华: 现在湿地里的水已经回到我们小时候那样的水了,清澈见底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来了,接待游客时听到游客说得最多的就是,西溪真美呀!所以,我是西溪人,我感到骄傲。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溪村民,曹国华清楚这份美丽背后的曲折。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片湿地曾因过度开发、环境恶化等因素,生态遭到了破坏。
坏了环境,也没了生计,村民们犯了难。就在这时,浙江省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湿地内的4000多户居民集体搬迁,减轻生态压力。
2005年4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门致信,希望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西溪湿地管委会一直珍藏着这封贺信。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溪管委会副书记 金恒: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关心西溪湿地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在湿地的开园前夕,他专门发来贺信。我们始终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原生态保护放在湿地工作的第一位。我们以自然修复为主,保持西溪湿地的自然野趣。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曾经“树绿花繁、鸟飞鱼跃”的生态美景回到了西溪。尤其是2016年,西溪湿地建成了长1.5公里的沉砂池,确保源头清水入湿地,同时新增了400多种本土原生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的自我净化功能,并加大了数字化管护力度,建成立体生态观测系统。如今,西溪湿地的水质由过去的劣五类提升到了核心区二类水质,湿地内分布着维管束植物711种,昆虫898种,鸟类193种,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基地。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溪湿地考察,强调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西溪管委会开始在让湿地公园共享上下功夫。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溪管委会副主任 何蕾: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它是一个绿色空间,所以要把这个绿色空间尽可能打造平衡。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确保生态。保育区划定了将近有70%以上的区域,禁止游客进入,只能用眼睛看。在合理利用区里面做到了应开尽开,更多开放空间给市民。通过绿道改造、文化厚植,进一步来提升市民的体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沿着堤岸走一走,科普馆、体验馆、观鸟台,让市民融入其中。如今,在西溪,人人都是生态领域的参与者和保护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截至目前,西溪湿地贯通并免费开放的岸线增加到了10公里,触得到绿色、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已成了每个市民都可以拥有的惬意生活。
(刘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