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

财经
2021
04/30
08:36
亚设网
分享

【缘木求鱼】

颠覆性认知也不是凭空而来,往往都遵循既有认知逐渐积累终至质变的规律。

木木

所谓颠覆性技术,大约可以定义为超出现有主流认知的技术。颠覆性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既有主流技术,其实现了跨代、甚至跨维度的超越。技术是认知的产物,颠覆性技术是颠覆性认知的产物。

从人类既有实践看,谁首先掌握了颠覆性技术,谁往往就能在各类竞争中占据主动。

举个例子。相对冷兵器,热兵器就是一种颠覆性技术。在热兵器面前,冷兵器处于被强力碾压的位置。热兵器迅速统治战场,其颠覆性身份也通过对战场的彻底控制,实现了主流化。机动车对畜力车的颠覆、轮船对帆船的颠覆、无线电对信使的颠覆……也大致类似。总而言之,颠覆性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一部人类近现代发展史,就把颠覆性技术的巨大威力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且可以肯定,这种威力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并不断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颠覆性认知也不是凭空而来,往往都遵循既有认知逐渐积累终至质变的规律。不过,有些时候,由于某种颠覆性认知的颠覆性力量过于强大,对既有认知及认知体系造成的冲击过于强烈,其产生就容易被神秘化,甚至被认为是神仙、上帝或者地外智慧的额外恩赐。这当然也算得上一种“超认知”,由于无法证实或证伪,其对颠覆性认知源起的超现实描述,也就能一直持续下来。

虽然有这种魅力十足的超现实“干扰”,但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由量变而质变终至颠覆性认知新生,显然更具逻辑说服力,也更符合现有科学框架的规范。毕竟,无论是人类技术发展史,还是对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过程,都是一步步累积而来,虽不断有比较大的跨越,但发展链条、逻辑链条是清晰的。从这个角度说,所有颠覆性认知的产生,都是按部就班而来,在这个“而来”的过程中,虽时有“天才”助力,但“天才”发挥作用,也是在链条上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对既有认知的突破,获得颠覆性力量,充分掌握既有认知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或者基础不牢,颠覆性认知几乎没有产生的希望。

这几天,“熟鸡蛋孵小鸡”的话题很热,论文作者和出版者遭到各界的一致挞伐。挞伐之下,前者公开道歉,后者停刊整顿。其实,如果抛开情绪因素,单纯从技术角度观察,此事确实存在可另外讨论的角度。

这种熟鸡蛋在意念作用下返生的技术,毫无疑问,绝对算得上颠覆性技术,背后的认知也足具颠覆性。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格外美妙,起码,很有让烧烫伤医生失业的潜质。尤其让人心神向往的是,据说这种意念作用,还能实现多物质的“土遁”、“水遁”、“火遁”之类的神迹。这就更了不得,这种技术一旦推广,目前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诸多重要技术,都将面临被彻底颠覆的命运。

不过,很可惜,这种横空出世的期刊上的“颠覆性技术”存在一个命门,即无法公开验证,不但外界没人愿意重复实验,甚至连“技术”发明人也没有公开重复实验的勇气。于是,这个“技术”就只能被干脆地归类到骗术去,而且还是那种格外不高明的骗术,因为被人砸了一棒子后,它连挣扎一下的心念都没有。

如此没有生命力的骗术,被示众吊打之前,居然也能戴了“颠覆性技术”的帽子招摇撞骗,现实中,促其产生、助其存活的土壤,到底存有何种特殊物质,显然就需要仔细分析,不能马虎对待,否则,这种“颠覆性技术”以及背后藏着的颠覆性认知,就难免时时出来作祟,时机合适,甚至会产生颠覆性影响。这件事,显然不能也不应该就这么草草画上句号,不认真翻一翻老底儿,真正的颠覆性技术、颠覆性认知的产生,就肯定受影响。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