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周五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降幅创近年来新高。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9%,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
PMI分项指数显示,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指数升幅为0.1个百分点;其余指数均有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2.5个百分点之间。
经济修复整体或已接近常态水平
国家统计局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4月PMI下降明显,表明经济回升力度偏弱。特别是新订单指数降幅较大,表明市场需求恢复力度不足。但PMI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继续保持平稳恢复态势。
他称,当前企业成本压力加大,需求不足问题仍较突出,生产经营面对困难较多。应提高扩大内需的效果,尽快改善企业的产品销售形势;积极促进大宗商品增加生产,尽快缓解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加大的压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4月PMI大幅下行,表明经济修复整体已接近常态水平,经济环比增长动能也在向常态回归。预计未来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定力,出现较大力度收紧的可能性减小。
西部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育浩表示,PMI回落本身表明制造业景气度或许已经逐渐开始筑顶。经济后续的增长动能需要消费配合,而消费的复苏强度则取决于疫苗的推广速度和效果。
季节性因素等造成超预期下滑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历史数据显示,4月PMI通常会较3月有小幅回落,因此4月PMI下滑也有一定季节性因素。此外4月工作日较3月明显减少,也是各分项指数普遍下降的重要原因。
除上述因素以外,煤炭、有色金属和钢材等资源品价格持续上行,上游价格上涨开始影响到中下游的景气度,但中下游价格往终端需求传导并不足够顺畅,要造成了产需均有所放缓。
张育浩指出,由于全球"缺芯"的情况,对国内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生产景气度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下游的半导体电子企业甚至出现被迫停工的现象。
小型企业景气度改善
与主要PMI指数环比回落趋势相反,本月小型企业PMI指数逆势上涨,继续回暖并创下了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显示微观企业活力上升,但仍需关注涨价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其次,从业人员指数再次滑落到50以下。从2020年4月以来,从业人员指数已有11个月位于50以下,但工业生产仍维持高位。这可能和制造业生产在疫情后加速推进自动化,同时减少用工需求有关,此趋势可能继续持续。
王青认为,4月制造业小型企业PMI指数为50.8%,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这意味着作为当前经济修复中的薄弱环节,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显示前期持续加码的定向支持政策正在显效。
(季丽亚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