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霸权,新能源车险的第三座大山

财经
2021
05/06
10:37
亚设网
分享


编者按

“决不妥协”的特斯拉,碰到了社会主义铁拳。面对新华社、央视、政法委、中纪委等官媒的集体声讨后,方开始“真诚道歉”,继而交出数据……双方一番撕扯之后,仍旧陷入了一个颇为焦灼的局面:特斯拉:我交出数据了车  主: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存疑……抛开事件本身的纷争,对于保险业界人士来说,这件事却带来一个极大的警醒:新能源车险究竟该怎么办?目前新能源车险在国内汽车存量中占比仍低,但销量占比正快速提高。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比重已经达到8.6%,相较去年同期的5.8%,显著提升,其中3月份更是超过了10%——对于很多业内人士而言,这就像当年智能手机销量占比超过10%一样,这个数字具有重大转折意义。面对销量占比的快速提升,保险业不得不提起高度注意,多方摩拳擦掌,但开发新能源车险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详细介绍了开发新能源车险过程中面对的种种困境。在作者看来,特斯拉刹车事故多次发生,疑似出现系统性错误,而系统性风险又源于其采用的新技术存在缺陷,更重要的是,数据全部掌握在特斯拉手中,特斯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第三方机构实际上都无法对事故原因进行客观准确的鉴定,这种“数据霸权”,成为了继系统性风险、新技术缺陷之后,阻碍保险公司发展新能源车险的第三座大山。以下就是文章详细内容: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喊了很久,但一直难以出台,其实不光是我国,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也非常谨慎,除了特斯拉喊得特别凶之外,正经保险公司都是如履薄冰、十分谨慎。为啥?简单分析一下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就能明白其中的苦衷。01

特斯拉的刹车事故屡遭曝光,全智能“刹车系统”引系统bug隐忧,险企难以厘定风险

2020年5月21日杭州无故加速、2020年6月16日南昌突然加速且刹车无效、2020年7月17日北京R档失控前撞、2020年8月9日自动加速且刹车无效、2020年8月12日温州失控连撞、2020年12月30日上海突然失控、2021年1月4日山东踩不动刹车、2021年4月17日广州撞墙燃烧等等……

不仅在我国,其他国家也早已报道过多起事故,几乎都存在突然加速失控且刹车无效的现象,这已经完全不像偶然事件了,疑似系统性错误。

这种风险,任何保险公司都不敢贸然承保,如果还没搞清楚风险来源就出个专属条款,将来赔穿了底裤怎么办?

刹车事故多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网上不少技术大牛分析过,根本原因是:特斯拉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刹车系统:动能回收“单踏板”刹车系统。

这个系统简单说来,就是用油门来提供一定的刹车功能,当油门踩得浅一点或者松开油门时,特斯拉就自动减速,但并不是靠刹车片减速,而是靠动能回收系统给电池充电。用这种方式,特斯拉能够在行驶过程中充电,这才能实现宣传的600公里续航。

不过需要急刹车的时候,仍然需要彻底松开油门去踩刹车踏板。特斯拉的刹车硬件并不是传统的机械刹车,而是线控刹车。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刹车就是踏板直接带动刹车片刹车,但线控刹车不是这样,踩刹车并不是马上收紧刹车片,而是先给车载电脑一个刹车信号,电脑收到刹车信号后,经过判断再进行刹车减速。

这就是“智能”的底层逻辑,原来是直接一脚刹车,现在则是一脚先踢醒电脑,由电脑来刹车。

这套系统看起来很尖端,但是存在两个重大隐患。一个是改变了绝大多数司机的驾驶习惯,很多司机在第一次接触“单踏板”时,都会感到车有顿挫感,非常不习惯,特别是ABS介入时经常会给司机刹车失效的错觉,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另一个隐患则是,把刹车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电脑,万一电脑死机怎么办?

特斯拉应对第一个隐患的做法很奔放,就是硬上马,利用自身品牌效应倒逼司机适应,就像苹果倒逼用户适应全触屏操作一样。但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汽车不同于手机,手机操作失误一两次没啥大影响,但汽车操作失误一两次就可能是人命关天。

特斯拉应对第二个弊端的做法也很奔放,信任电脑就完了,咱们软件能力强,没bug!

然而对比来看,windows操作系统也很强,已经开发了几十年,无数顶尖工程师进行迭代、修复漏洞,然而依然有很多卡顿、蓝屏、死机等问题找不到原因,各种bug不断被发现。

特斯拉一个刚研发没多久的新刹车软件,能保证毫无bug?

两大隐患交织之下,事故就不是偶然了。

所以对保险公司来说,这和以前的汽车是完全不同的风险,以前汽车的机械装置,理赔人员已经摸得门儿清,哪里出事都很明白。现在这个刹车事件,背后可能不是刹车装置的问题,而是一堆堆的代码问题,哪个精算师敢打包票完全测明白风险?

传统的碰撞测试很难测出代码问题,2020年6月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中,特斯拉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前部碰撞的结构耐撞性能5.5分已经接近满分。按这个测试成绩,特斯拉的保险定价应该是比较低的,但现在这个事故情况,还敢定低价吗?甚至连拒保的谣言都出来了。

而且,特斯拉已经是新能源汽车里技术评级比较高的了,在性能和操控性上都领先于绝大部分新能源品牌,现在特斯拉都这样了,对于其他新能源品牌,保险公司只能更加谨慎。

02

新能源汽车厂商享有“数字霸权”,控制所有数据,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数据真实性难服众

既然刹车事件多次出现,消费者频频投诉,为什么在官媒集体发声之前,特斯拉都一直这么豪横?

答案也很好找,所有数据都被特斯拉控制,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所以特斯拉有恃无恐的让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做认证,也充满自信的公布了事故前的行车数据。比如在郑州刹车失灵事件中,数据显示当时车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而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说明原因不是刹车失灵,而是车主超速。

然而很多人都质疑,在限速80的晚高峰安阳国道上,载着一家四口的特斯拉真能开到快120的时速?谁也不知道,这些数据是不是真实数据,是否经过篡改。

在采访中,记者多次询问特斯拉人员,特斯拉是否有能力篡改数据,对方始终避而不谈。

就算是真实数据,有时候反映的也不一定是真实情况。比如有人指出,如果司机并没有踩下油门,但车载电脑错误判断汽车需要加速而开始加油,在数据上就会显示是司机踩下油门,造成“数据假象”。

完全依赖数据和电脑,就可能走向事实的背面。

工信部某位专家也在报道中表示:“实际上,针对于特斯拉这样的智能汽车,国内甚至包括美国在内的检测机构,没有哪一家有能力做出检测结论(事故真实原因)。”

强大的数据霸权,让特斯拉在消费者面前毫无后顾之忧,所以特斯拉副总裁才信心满满的说:“特斯拉没有办法妥协”、“这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

言外之意,新产品都有新风险,这个风险让市场去消化……

这个锅,特斯拉不背,同样,保险业也不敢贸然背啊。

03

系统性风险、新技术缺陷、数据霸权,这三把刀悬在头上,保险公司只能如履薄冰

虽然特斯拉从“绝不妥协”到“深夜致歉”,再到承诺“提供原始数据给消费者”,但新能源汽车背后的风险依然只露出冰山一角,刹车系统已经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那么电池系统呢?发动机系统呢?海量司机在适应新驾驶习惯过程中的额外风险呢?

新能源汽车还在迭代之中,而且可能要迭代很多年,指不定还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bug,别说保险公司缺乏历史数据了,就算有历史数据,精算师们也不敢保证能用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bug概率。

因此,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只有特斯拉自己敢推专属车险,保险公司反而都战战兢兢,因为特斯拉自己就是裁判,数据一公布,想拒赔就拒赔,一个字,稳。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说,如果官媒不集体表态,那么就不能妥协,因为一旦妥协,就等于承认自己的系统有bug,面临的就是大范围的巨额索赔、海量的产品召回、剧烈的口碑崩塌、竞争对手的痛打落水狗,所以只能毫不妥协的拖,拖到工程师们把软件bug和硬件问题都解决掉。

其中本质,还是资本逐利和保险求稳之间的矛盾。美国GEICO在这么好的承保盈利下,都不敢贸然推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因为巴菲特不傻,他知道在技术问题上玩不过特斯拉这帮人。

从燃油车的历史来看,从1886年汽车发明,到车险诞生,再到条款完善,再到192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实施第一个强制保险,走过了四十年时光。即便如此,之后还出现了车险承保危机。

所以,写一份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产品不难,难的是要有合理的定价、专业的测试、系统的查勘、科学的归因、透明的数据、持续的调整,以及保险业相应的话语权。

为什么在中汽研已经有碰撞测试制度的前提下,保险业还要自己大费周章再搞一个碰撞测试,就是不能让这么关键的技术标准一家独大。保险公司代表的可是万千投保人的利益,标准问题上是一定要争一争的。

最后说一句,虽然特斯拉的科技创新精神值得钦佩,但最好不要过分相信人工智能,看看下图:

数据霸权,新能源车险的第三座大山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