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和2021年一季报,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北京银行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归母净利润68.98亿元,同比增长3.46%,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存款总额达到1.69万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63万亿元,表内资产3.03万亿元,成为一家规模超过3万亿的城商行。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北京银行始终牢记“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初心,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坚守风险底线,在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向广大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
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
北京银行坚持以稳健经营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
截至2020年末,北京银行表内资产2.9万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继续保持城商行“领头羊”地位。存款总额1.64万亿元,同比增长7%;贷款总额1.57万亿,同比增长8.4%;营业收入642.99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归母净利润214.84亿元,同比增长0.2%。在疫情冲击、主动让利等因素叠加影响下,经营绩效继续保持上市银行较好水平。2020年,北京银行品牌价值达597亿元,位居中国银行业第7位;一级资本在全球千家大银行位居第62位,连续7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
2021年一季度,北京银行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归母净利润68.98亿元,同比增长3.46%,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存款总额达到1.69万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63万亿元,表内资产3.03万亿元,成为一家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城商行。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同时,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截至2020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57%,拨备覆盖率215.95%,拨贷比3.38%;关注贷款率1.14%,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伴随增量风险有效遏制,存量风险加速出清,北京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上修复。2021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46%,较年初下降11bp,拨备覆盖率226.03%,较年初上升10.08个百分点,拨贷比3.3%,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中继续保持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北京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继续保持稳定,主要因为该行坚持以底线思维应对风险挑战,数字化风控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北京银行继续坚持“控大额、控累加、控占比、控限额”的管理要求,严控大额风险,实施动态压降名单制管理,分类制定压降措施。建立《合规审查要点库》,统一审查标准,规范业务准入管理;建立授信后管理“三本账”,强化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全力防范化解潜在风险。持续加大系统研发、建设力度,依托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手段,不断增强风险的精准识别、有效防控和及时化解能力;完成财务预警系统项目一期建设,上线智慧风控APP,深化京行预警通APP应用,完成全面风险预警系统一期建设,全面提升自动化预警管理能力。
服务首都夯实“主场优势”
北京银行坚持以服务首都夯实“主场优势”,北京地区贷款增速达到12%。
北京银行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深耕首都市场,推动信贷资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临空经济区、冬奥会场馆建设等重点领域倾斜。年内累计承销京津冀地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838亿元,累计投放京津冀项目银团贷款271亿元,并购贷款24亿元,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聚焦“两区”建设,举办“自贸新片区、金融新征程”北京自贸业务论坛,发布北京自贸区金融服务方案,高效服务自贸区内企业。截至2020年末,北京地区贷款余额7536亿元,同比增长800亿元,增幅12%,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的“主场优势”更加凸显。
除北京地区外,北京银行积极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零售业务规模提升
北京银行坚持以零售转型开启“第二增长曲线”,零售业务规模与盈利贡献显著提升。
截至2020年末,北京银行零售资金量(AUM)余额7748亿元,较年初增长8.6%;零售储蓄存款规模3925亿元,较年初增长11.5%;零售贷款余额5050亿元,较年初增长14.1%,高于全行贷款增速;个贷不良率0.41%,保持同业较低水平。零售利息净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2.6%,零售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18%;零售客户数达到2357.9万户,较年初增长7.4%,信用卡新增客户同比增长66%,零售转型成效稳步显现。截至2020年末,移动用户突破1000万户,其中手机银行APP客户达845万户,同比提升39%。公募基金全年销量、手续费收入同比均实现翻番;引入区域定制化私行专属产品,构建多元化产品池,私行第三方代销手续费收入增长68%,财富金融方案化配置、定制化服务能力持续加强。2021年一季度,北京银行零售转型继续稳步向前,京彩生活APP6.0上线,服务质效和客户体验不断提升,AUM迈上8000亿元台阶,零售利润贡献占比较年初提升3.4个百分点,零售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5%,基金手续费收入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公司业务“客户倍增”
北京银行坚持以“客户倍增”推动公司业务做优做强,年新增客户首次突破1万户,机构业务“护城河”更加稳固。
2020年,北京银行狠抓“公司客户倍增”计划实施,通过做大做实客群基础带动存贷款规模高质量增长,年末本外币公司存款规模达到12375亿元,较年初增长5.9%;全行公司有效客户数量13.6万户,较年初增长8.1%,客户增长首次突破1万户。
北京银行深耕财政、社保、医保、税务、教育、医疗、工会、公积金等八大机构业务场景,成功开立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实现社保业务新突破;公私联动推进“智慧教育”场景建设,“校园缴费”产品在57家院校机构落地。加快交易银行门户建设,推出“银企户联”APP、“银企慧联”APP,提高银企交互效率,打通银企沟通“最后一公里”;积极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推出全系列线上贸易融资产品“京e证+京e贴+京信链”,形成“证、票、链”有机融合。投行业务量质双升,银团业务市场排名保持城商行前列,截至2020年末,累计牵头银团项目组团规模746.07亿元;加强债券“承销+投资”联动,落地中信银行(601998,股吧)400亿元二级资本债承销业务、华兴银行标准化票据承销和投资业务,带动轻资本转型。
特色金融成绩亮眼
坚持以深耕普惠小微擦亮初心使命,担当“首都银行业稳企业保就业的主力军”,科技、文化金融特色持续彰显。
截至2020年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14亿元,较年初增48亿元;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75亿元,较年初增36亿元。两大特色金融业务占对公贷款比重25%,占总贷款比重15%,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据了解,2020年,北京银行以初心赴使命,全力做好“六稳”“六保”金融服务工作,与广大小微企业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用好政策工具,累计运用人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贷款305亿元,北京地区同业排名前列,被监管部门评价为“首都银行业稳企业保就业的主力军”;发行400亿元抗疫主题小微金融债券,推出专属抗疫产品“京诚贷”,首批入驻“北京市首贷服务中心”,累计首贷支持小微企业4687户、金额642.6亿元。截至2020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929亿元,同比增长30.4%,2021年一季度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进一步增长至1072亿元,同比增长43%。继续擦亮科技、文化金融特色,升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智权贷”,研发文化产业园区专属信贷产品“文园贷”,参加文化产业园区授牌活动并发布“京彩文园”文化产业园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夺冠》《金刚川》《紧急救援》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
金融市场业务提质增效
北京银行坚持以服务实体助推金融市场业务提质增效,轻资本业务快速发展,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末,金融市场管理业务规模2.4万亿元,货币市场交易量达38万亿元,全国市场占比3.5%,位于市场第一梯队。优化同业资产负债结构,加大轻资本业务发展力度,新增公募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02.3%。加快转型创新,首批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夜盘交易”,落地全国首批利率互换期权业务,落地全国首批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非美货币对询价点击成交业务(ESP),创新开办抵押境内债券外币融资业务,成功落地质押式存放同业业务。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投资京津冀地区重点项目、地方债规模同比增长18.4%;深耕转贷款、再贴现等业务,再贴现业务开展规模位列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前列,发布“惠转贷”转贷款品牌,累计落地转贷款业务150亿元,通过转贷款、再贴现等产品累计服务小微企业4300余户。
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
北京银行坚持以科技赋能驱动数字化转型,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提升至3.4%,“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呈现出多点突破、次第开花的生动局面。2020年,北京银行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4%,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加大。优化科技组织架构,形成信息科技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系统运营中心“一部两中心”的信息技术条线架构;北银金融科技公司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新设数字金融部和数据管理部,推动全行数字金融创新体系和数据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在电子银行部增设客户体验室,引领端到端的客户旅程优化。顺义新数据中心投产启用,构建起顺义、和平里、西安“两地三中心”新架构。启动“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投产开放银行平台,打造“易点办公”门户、“京准查”平台,支撑全行经营管理数字化升级。2021年一季度,进一步启动科技创新提升“211”工程。在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赋能的体系日渐强大、数字化转型的格局更加完善,为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1年,北京银行将继续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首都“两区”建设等重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赋能,朝着建设“百年银行”的奋斗目标继续前进。
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谈2020年经营业绩:重整行装再出发!发展呈现五大亮点 持续推进五大转型
4月29日,北京银行召开2020年年报暨2021年一季报业绩发布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严峻的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北京银行交出了规模、质量、效益稳健增长的良好成绩单,整体经营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趋势。会上,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就2020年经营管理特点及未来发展规划回答了媒体和分析师的问题,表示2020年北京银行发展呈现五大亮点,未来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推进五大转型。
五大经营亮点
规模增长稳中提速,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其中,贷款余额1.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 %,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为54.06%,较上年末上升1.21个百分点,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负债总额2.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6%;存款余额1.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为61.12%,较上年末上升0.64个百分点,负债来源的稳定性不断增强。2021年资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一季末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开启发展新篇章。
营业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改善。在应对疫情和为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背景下,北京银行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拨备前营业利润494.06亿元,同比增长3.15%。净利润214.84亿元,同比增长0.2%。同时,零售转型成绩显著,2020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22.7%。2021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3.46%,盈利能力不断改善。
回归本源初心不改,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北京银行坚持回归本源,聚焦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城乡居民的金融需求。着力强化首都金融供给,2020年末,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7536亿,较年初增量800亿元、增速12%,规模和增量在市属法人银行均排名前列。着力落实稳企业保就业,2020年累计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贷款305亿元,在北京地区银行业中排名前列,被誉为“在北京地区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着力增强普惠金融供给,2020年末,普惠贷款余额929亿元,同比增速30%,增量占比13.5%,达到定向降准二档标准。2021年一季末,普惠贷款余额达到1072亿元,同比增速43%。
风险底数全面摸清,资产质量持续夯实。北京银行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主动加大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2020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48.7亿元,同比增长10.30%;同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一季末,不良贷款率1.46%,较2020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资本管理积极有效,资本基础持续夯实。2020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9.42%、10.28%及11.49%,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在无外源性资本补充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压降资本耗用,连续三年实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17年末提升50个基点,提高风险抵御和业务发展保障能力。
五大转型规划
一是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步入新发展阶段,简单追求规模扩张、机构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北京银行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不断强化集约化管理,实现稳健发展、轻型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业务结构由公司为主向公司零售并重转型。聚焦客户体验提升,通过科技引领和数据驱动打造零售业务增长的二次曲线,力争用5年时间将零售利润占比提升至50%,实现公司零售业务均衡发展。
三是客户结构由大中型向中小企业转型。坚守“服务中小企业”初心定位,业务重点更加聚焦服务小微、服务普惠客户,提升北京银行线上平台精准获客的效能,全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
四是营运能力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加大资源投入,以“211工程”和“京匠工程”为切入点,提升核心系统处理能力,通过业务功能升级与流程再造,推动科技系统、运营管理、数据治理实现大幅跃升。
五是管理能力由指标督导向支持服务转型。总行部门将从指标督导更多转向服务支持,通过研究行业和市场机遇,研究客户和业务一线痛点,指导分支行加强重点行业和客户的营销。
最后,杨书剑行长表示:“今年是北京银行成立25周年,回首过去,有奋斗与辉煌,也有挑战与坚强。未来十年我们将重整行装再出发,用扎扎实实的奋斗和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重塑北京银行的金字招牌。在新一届北京银行党委的领导下,目前领导班子高度团结,员工面貌焕然一新,转型工作初见成效,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曹言言 HA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