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蛋生物发布2020年业绩报和2021年一季报。2020年内,公司实现营收11.23亿元,同比增长16.02%;实现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滑10.29%。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6亿元,同比增长86.27%;实现归母净利润6266万元,同比增长44.89%。
5月6日,基蛋生物盘中一度涨至6.18%。截至收盘时,公司报收35.85元/股,涨3.05%。
上市以来利润首降
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基蛋生物”)成立于2002年,产品包含体外诊断试剂、医疗设备、医用口罩、质控品、校准品、试剂原料等。该公司于2017年7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即时检验(简称POCT,point-of-care testing)赛道上的龙头公司之一。
2017年-2019年,公司持续迅猛成长,业绩增速均在年30%以上。前述三年内,其实现营收4.89亿元、6.86亿元、9.6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2.5亿元、3.4亿元。2020年是该公司上市的第4年。这一年,其归母净利润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对此,公司表示,新冠疫情之下,其较高毛利的试剂销售收入有下降,导致整体净利润下降。
具体而言,公司的试剂类产品于期内实现营收5.98亿元,同比减少17.71%。数据显示,此板块毛利率高达87.74%。而据年报披露,该公司试剂产品除了即时检验试剂,还有化学发光试剂、生化试剂、血球试剂等。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收购及增资方式控股景川诊断,进军凝血检测领域。这也导致截至2020年末,公司有商誉2613.56万元,同比激增8338.64%。不过,当前公司商誉占净资产比值仅有1%。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比下降17.84%至1.85亿元。公司解释,主要由于其对新疆等区域客户账期放宽所致。
一季度业绩回暖
虽然,基蛋生物的业绩在2020年出现小幅下滑。但在公司发布当年年报的同日,其也披露了2021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又恢复了高速增长状态。这也符合我国当前POCT市场的整体状态。
安信证券2021年4月研报显示,2020年,中国和美国 POCT 市场规模分别为21.8亿美元、60亿美元。虽然美国市场是当前全球最大的POCT市场,但中国市场增速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并且,中国POCT 市场增速超过体外诊断整体行业增速,复合增长率高达23.19%。
但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应收账款达到4.44亿元。在2020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仅为2.41亿元。
和龙头相比仍有差距
根据 Forster & Sullivan 数据,我国 POCT市场上,外资几大巨头依旧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罗氏、强生、雅培合计占据份额约45%。国产厂商中,万孚生物份额最高(约9%),三诺生物、基蛋生物分别位列第二、第三,整体国产化率约为 30%。由此可见,我国POCT 市场相对更为分散、无绝对龙头。
那么,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基蛋生物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前述研报指出,目前我国的大多本土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线结构较为单一,市场集中度较低,与外资企业相比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限,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而即使在本土企业中,仅和万孚生物相比,基蛋生物的业绩规模也小很多。2020年,万孚生物的营收为28.11亿元,同比增长35.64%;归母净利润为6.34亿元,同比增长63.67%。这就意味着,万孚生物的业绩规模至少是基蛋生物的2倍。同一时间,行业第二的三诺生物2020年的营收也在20亿元之上,也远超基蛋生物。
不过,基蛋生物也是有优势的。一方面,其产品主要立足于心血管和炎症,相关市占率在本土产品中优势显著。另一方面,公司主要试剂产品的关键原料,如抗原、抗体、磁珠和酶,自产比重较高,公司对成本优势、营收质量和产能供应的掌控度高。
就该公司的产品布局和发展规划等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向企业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回购在继续
而在二级市场上,基蛋生物的估值问题更是让部分投资者感到“着急”。截至5月6日收盘,国产龙头万孚生物市值已达342.5亿元,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三诺生物市值为208.9亿元。
但是,与之相比,基蛋生物市值仅为93.3亿元。Choice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20年7月10日触及46.43元/股的高点。而到了2021年2月4日,该股跌至29.18元/股。当前,该公司仍在回购计划中。
据公司4月初的回购进展公告显示,截至3月3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116.93万股,占总股本0.45%,购买最高价为33.9元/股、最低价为29.18元/股,已支付3682.26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此前,基蛋生物于2020年12月30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回购议案。即,同意公司以不超过40元/股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回购期限为6个月内。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