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猛涨引发连锁反应: 退单违约提价, 下游加工企业停产待降温

财经
2021
05/11
06:35
亚设网
分享

在产业阵痛中,钢铁下游行业正在焦急等待着钢市降温。

在全球大通胀的大背景下,叠加国内压降落后产能的政策导向,钢价在历史高位再度拉涨,涨势凶猛让人无可奈何。

钢价的猛烈拉涨也让下游企业压力倍增,原本薄弱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积压,下游加工制造业在产业阵痛中等待钢市降温。

贸易商大幅提价

近期来一直保持上涨走势的钢价,今日再度大幅拉涨,创历史新高已经不再是新闻。

5月10日上午,期货市场钢价在历史的最高点继续上探;截至下午收盘,国内螺纹钢期货2110合约暴涨340元/吨,轻松越过6000元/吨大关,涨至6012元/吨的高位,涨幅5.99%;热轧卷板继5月8日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再创新高,暴涨358元/吨,涨至6335元/吨的高位,涨幅5.99%。

现货市场方面,国内钢价继续暴涨。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场螺纹钢价格已涨至6300元/吨,涨幅达500元/吨;杭州市场、西安市场涨幅均超过300元/吨,主流资源报价达到6000元/吨;全国十大重点城市25mm三级螺纹钢均价已经达到6066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374元/吨。

今年五一节后,国内钢材现货和期货价格均迎来连续几天的猛烈上涨;包括热轧卷板、中厚板、镀锌管、钢坯等钢材价格涨幅都达到每吨数百元,令市场措手不及,部分贸易商因资金占比大幅提高而只接受现金出货,甚至出现多次价格暂停和钢厂计划停报的情况。

开源证券分析师赖福洋指出,上周无论是螺纹钢还是热轧卷板的表观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这主要是假期因素所致,市场真实成交量还处于较高的水平,目前旺季需求整体偏强势,但近期价格的大幅上涨更多是情绪层面的推动。

在预期乐观的情况下,贸易商在假期主动大幅提价,节后现货积累涨幅助推期货价格上涨,而期货的强势则进一步刺激现货价格的走高。

下游企业盈利情况堪忧

钢铁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房地产、汽车、家电、机械、造船和电梯等是钢铁行业重要的下游行业,也受到钢材价格变动的剧烈影响。

今年一季度以来,钢企吨钢盈利已经超过千元,铁矿石价格飙升之际,国内钢企仍能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但下游企业就没那么幸运了。

业内人士指出,大企业拥有品牌优势还可以通过产品提价部分转移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小企业因议价能力弱很难传导成本上涨的压力;而不同行业采取的不同的订单模式,也让其对钢材涨价的处理方式不同。

对家电行业来说,一季度以来铜、钢材等基础原材料价格的走高,以及芯片供应的短缺,都已经为家电行业带来一波涨价,涨幅普遍在10%以上;如今原材料价格上涨持续,下半年家电企业出口订单难以盈利乃至亏损,企业接单意愿较低。

对于造船行业来说,业内人士表示,其新船订单周期一般为1-2年,前年和去年承接的价格均是按照当时的船板价格核算的成本商定价格,目前船板价格较接单时涨幅达到50%左右,前期订单出现大面积亏损,原料采购意愿谨慎。

某国营建筑企业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按照发改委定期调整的基准价进行钢材采购,市场价格变动超过一定比例后,公司会直接向业主申请价格补偿,因而原材料成本可以较为顺畅的传导。

“但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势必带来建筑成本的走高,会影响到未来房价的走势。”该内部人士表示。

下游频现退单、毁约

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的原材料价格已经显著高于下游制造业接受订单时,为了避免更大幅度的亏损,部分制造业厂商只能选择退单、毁约并支付违约金。

葛昕表示,终端消费品想要大幅提价难度巨大,无法通过价格调整传导成本压力,部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积压;近期,相关部门出台多条政策为制造行业减少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本轮大宗商品涨价势头十分强势,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对家电、机械、电梯等行业来说,不少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钢材等生产用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企业采购成本过高,大部分企业已经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用料的前提下尽量少采购钢材,期待钢价回落后再进行备货,观望意愿浓厚。

此外,随着钢价的持续跳涨,下游钢材加工企业压力逐渐增大。

唐山福海鑫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受到环保限产和唐山当地钢坯供应紧张的影响,公司正处于停产状态;但由于钢坯价格涨幅较大,下游对价格的接受程度正在下降,公司加工端基本没有利润,停产影响也不是太大。

葛昕指出,由于部分制造企业已经减少了钢材备货的量等待钢价回归理性,因而社会板材库存已经开始缓慢回升;随着钢材进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预计下半年钢材市场就将回归理性状态,但短期内还将保持强势。

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钢材社会库存为1418.6万吨,比上周增长1.4万吨,结束八连降,环比下降14.3%,同比下降12.8%。

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原材料成本短期内难迎大幅下降,在承受成本上升带来的阵痛时,国内制造业也被倒逼着进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生产线,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应对市场危机。

(作者:彭强 编辑:林虹)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