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循环必须经济、低碳,能源化利用也是垃圾的一种有效利用方式,不能再认为塑料焚烧是不环保的。如果对塑料进行无限次的资源循环,必然出现能源利用增多、碳排放量增加和环境污染防治成本过大等问题,所以塑料的再生或者利用要算综合账、算大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源循环产业既经济又低碳地科学发展。 ]
垃圾分类工作是新时尚,一些地方按照国家的部署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垃圾分类在绿色化发展的同时开始低碳化发展,如一些地方正在进行垃圾收集车辆的改造,把汽油车和柴油车改成了电动三轮车,将资源循环和绿色利用与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为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须对其历史定位、现实问题与发展前景开展研究和分析。
1.垃圾分类的时代已经到来,持续推行垃圾分类大有可为。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社会都感受到了。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当年都是在转型期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转型期往往是垃圾污染最严重的时候,也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支撑垃圾分类。所以现在国家推行垃圾分类,应该说是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紧缺问题的倒逼,也是提升中华文明的必要举措。
我在2015和2016年就开始研究和自发试点垃圾分类,研究党建和乡贤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并提出垃圾分类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几年过去了,工作目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各地不仅重视生活垃圾的分类,也重视建筑垃圾和园林垃圾的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
可以说,垃圾分类全面、深入推进的时代到来了。2020年实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规定要推进城乡垃圾分类。我到一些地方调研时,一些地方领导仍然认为时代没到来,太早了,这是不对的。
2.要科学认识垃圾分类在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中的角色。
垃圾分类工作者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可能难以跳出环卫看垃圾分类工作。我认为,垃圾分类及其分类处置在环卫中是一大块,但在生态文明中仅是一小块。垃圾分类工作者要清楚自己在环卫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角色。
垃圾分类专业服务只有融入生态文明的各方面,衔接好与资源回收、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生物堆肥等工作的关系,才能在大格局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使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样板。
3.要立足于初心设计和配备垃圾分类工作系统。
要正确理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垃圾分类制度的目的,国家推行垃圾分类是整体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让社会自觉分类,而不是市场主体的行为替代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行为。
目前,一些地方的工作走偏了,如有的街道、乡镇与专业公司签订价值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服务合同,委托第三方开展二次分拣等垃圾分类工作,以替代居民文明行为的培育;一些地方配备了豪华的垃圾分类设备,如扫脸扫指纹的设备,不接地气。
2019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改稿时,我提出须反对垃圾分类的豪华化问题,后来该提议得到采纳。一旦垃圾分类变成居民的自觉行为了,垃圾分类专业服务的市场份额会相应缩小。
4.从系统服务的角度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综合绩效。
一是要界定垃圾分类专业服务与前端居民分类及后端资源回收、处置的关系,了解垃圾分类专业服务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分析垃圾分类服务与社区的综合服务的关系,研究两者能否融合。社会对环保服务的需求是综合性的,市场主体过于集中于单一业务领域往往不利于集成化业务的开展,如果只做垃圾分类领域,除非业务特别深入,在经济上是难以持续的。有些公司做垃圾分类虽不赚钱,但因同时承包小区的综合性社会服务,如为社区居户提供买米、买油等服务,还能够有些盈利;有的地方将农村的垃圾、污水和社会服务打包发包,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工作一体化开展。
二是要优化垃圾分类的设备和流程。以流程优化为例,要考虑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要不要破袋?居民破袋后要不要洗手或者用纸擦手?垃圾桶要不要洗?洗垃圾桶的水倒在哪里才合法且环保?这些问题看似都是小问题,但是对于垃圾分类的科学发展却很关键。各地应梳理总结形成一个既方便居民也便于政府监管的垃圾分类系统模式,不能把政府的方便监管建立在不方便居民的基础上。
5.要正确看待塑料垃圾的能源化问题。
垃圾分类的后端有垃圾填埋或者垃圾焚烧。以前一谈到垃圾焚烧就谈虎色变,但现在社会对垃圾焚烧比较宽容,主要的原因是科技发展了,焚烧炉的温度高了,二噁英的产生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不能再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推行垃圾分类的技术条件来衡量现在中国推行垃圾分类的技术条件,因此中国目前的垃圾分类方法和标准应当立足于现在的技术条件而不是照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方法和标准。
资源循环必须经济、低碳,能源化利用也是垃圾的一种有效利用方式,不能再认为塑料焚烧是不环保的。如果对塑料进行无限次的资源循环,必然出现能源利用增多、碳排放量增加和环境污染防治成本过大等问题,所以塑料的再生或者利用要算综合账、算大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源循环产业既经济又低碳地科学发展。
原来针对塑料垃圾仅强调资源化回收,可能既不经济也不低碳,现在国家发改委有关的文件里出现了垃圾的能源利用,这是一大进步。国家提出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后,火电厂的碳排放占用了碳排放指标,而垃圾焚烧发电厂利用的不是煤炭、石油等资源,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不占排放指标,这意味着未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运营还有一定的空间。
6.要理性对待可降解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
去年,有关部门出台了可降解塑料袋生产和使用的规划文件,设定了2025年的推广使用目标,如买书、买药、买衣服用的塑料袋,要按照规定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现在社会出现了一些质疑声,如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塑料袋,但质量普遍不如普通塑料袋,且用淀粉生产可降解塑料袋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如国家继续大力推进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有以下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要保障可降解塑料袋进入可降解的工艺环节。可降解塑料袋降解的方式一般是堆肥降解,可降解塑料袋在一些农村里面可以通过堆肥的方式降解,但在城市却很少对垃圾开展堆肥,可降解塑料袋难以被堆肥降解。在具体操作中,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塑料袋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时难以区分,都被一同投放到“其他垃圾”桶中而不是“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桶中,而其他垃圾往往是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被焚烧的。也就是说,价格高昂的可降解塑料袋没有被降解堆肥却被送到发电厂焚烧发电了,与焚烧一般的塑料袋发电没有什么区别,没有达到国家推广可降解塑料袋的目的。
二是要保障可降解塑料袋的降解时间与堆肥的时间大体一致。在目前的条件下,可降解塑料袋即使进入堆肥环节,其降解也需要两三个月甚至五六个月的时间,这与目前的餐厨垃圾堆肥几天的周期不一致。这说明可降解塑料袋的支持政策和垃圾处理的实际操作流程严重不匹配,需要改进。
7.要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保护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六年前,湖南宁乡市的陈家桥村自主开展垃圾分类,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垃圾分类的本土模式,实施成效良好。目前如在该村谈垃圾分类已不再是新鲜事,老百姓谈得最多的是农村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保护,这说明垃圾分类在这些先行地区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村目前将垃圾分类与农村庭院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河道治理等工作予以一体化推进和升级。乡村环境整洁漂亮了,经济吸引力也提升了,如该村引进了幼儿园、养老院和农家乐,相关产业得到初步发展。2021年的油菜花节,共有3万多人前来旅游。这说明,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变成绿色经济的竞争力。
8.要健全垃圾分类管理的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
为了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框架下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或者《垃圾分类与处理条例》,并在该条例之下由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联合制定部门规章和国家、行业标准。以垃圾桶的摆放为例,因为各区域的垃圾种类不一样,小区、街头、医院、餐饮区域、商业区、文教区各放几个什么类型的分类垃圾桶,需要出台相应的标准予以指导。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