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4.12亿分之一的你,关于中国人口变迁,看这一篇就够了!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口和生育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历史上,我国人口一直保持占世界人口较大比例。近百年间,我国人口经历了因战乱等因素导致的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速增长、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平稳增长。
这期间,我们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跃,人口优势顺利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展望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形势正面临新的挑战。人们的生育观念正发生着很大转变,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结构问题正在走来。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为此,“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释放生育政策潜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研究了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多维度数据,让你直观感受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并正确认识新时代的我国人口国情。
14.12亿!
中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发展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大致分为经历了高速增长、有调控增长、增速回升、平稳增长这四个阶段。
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4.12亿人,与第六次普查结果相比,十年共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中国人口约占全球18%,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从历史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一度面临因过高的出生率和生育率带来人口激增,给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因此,1980年9月,我国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出台,有效缓解了人口总量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40年左右的人口抚养比相对较低的黄金时期,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对文化教育和健康方面的巨大投资,也使得人口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比如文盲率就从1964的34%降到目前只有2.67%,同时,全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91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年均增长约700万人,人口总量压力减轻后,人口结构问题逐渐成为新时代关注的焦点。
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少子化特征
未来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性别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这表明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在持续改善。
从历年数据来看,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逐步呈现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力人口下降的特征。最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依然年富力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
具体来看,202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17.95%,15-64岁人口占68.55%,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中国人口结构是如何演变的?
过去70多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快速经历了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各年龄段占比从金字塔形向长方形演变:
● 1949-1981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大致处于年轻型,呈现金字塔状。这段时期,我国经历了两次婴儿潮,是中国人口红利的主要来源。在1962-1970年间,我国还创造了迄今为止历史上人口年增长速度的峰值水平,年均增长2.6%。
● 在金字塔的人口结构下,老年人占比少,但此时高出生率导致少儿抚养比较高,一定程度拖累了经济增长。
● 1982-1999年,这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各年龄段人口相对均衡,处于成年型。
●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了77岁,整整提高了超过40岁,提高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这无疑也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 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低于18%,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201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也开始出现拐点。目前,人口结构已经从金字塔状演变成长方形。
● 往后5-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到来,原因在于在婴儿潮出生的人目前约是45到59岁,十年后,就是55至69岁了。有研究数据表明,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到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 据联合国测算,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4.6亿的峰值后趋于下降,2050年降为14亿,预计老年人口占25.6%,劳动人口占59.8%,少儿人口占14.1%,人口结构将从长方形变成倒金字塔形。
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
但总和生育率仅1.3
生育是观测人口变化趋势的重要角度,而生育率急剧下降是促使人口老龄化快速到来的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1949至1969年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为5.8,出生率为33.8‰;
●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生育水平开始迅速下降,1972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5.0以下;
● 到1977年,总和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到3.0以下,出生率下降到20‰以下;
● 到2019年,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7,出生率下降到10.48‰;
● 2020年,总和生育率空前降至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而根据人口学理论,总和生育率需要达到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 数据显示,“90-10后”总人口相比“60-80后世代”减少了1.5亿人;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人;
● 值得注意的是,“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很大转变,再加上育龄妇女减少、养育成本上升、“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等因素影响,出生人口数量逐步减少。与此同时,生育年龄延后,生育窗口期缩短,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生育率最高的育龄妇女年龄已经从2003-2008年的24岁延后至2017的27岁。
释放生育政策潜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今天的婴儿不仅是奶粉、尿不湿和玩具的消费者,更是明天的劳动力、纳税人、创新者和企业家。因此,生育政策亟需适应人口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同时也该抓住老龄产业这一巨大的朝阳产业。
“十四五”规划的第四十五章就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同时降低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1.8个,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具体来看:
资料参考: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人口素质显著提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口现状》.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联合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马金露 H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