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厚的资本与强大的股东力量,是打造坚固地基的硬实力。
2021年的保险市场,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牵累后,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中小险企迎战未来,正在增强资本实力上下功夫。
股东增资、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发行债券等多样化的增资形势出现在保险市场上,又一波中小险企增资小高潮来临。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不少险企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资本市场。公开寻觅战投,不再局限于原有股东加持,以公司股权为“标的”,吸引志同者加盟。充满未知的“公开招标”,令这些险企未来的发展多了一些想象空间。
不靠股东靠自己
公开募资成险企“补血”潮流?
近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布的一则“长城人寿启动增资计划”引起了行业的关注。不同于以往向股东“集资”的方式,又一家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公开募集资本的案例,让2021年的险企增资别有一番情景。
说起增资,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早已变成普遍现象。公司发展的“硬性要求”,拓展业务的基础,都需要有资本的支撑。而在保险公司的重大战略布局中,增资也被各家险企视为重要的“强身”之道。
据『A智慧保』粗略统计,截至5月8日,2021年已有9家险企宣布增资计划。其中,有5家险企在保险业协会官网上发布了具体的增资方案及增资额度,还有4家险企通过产权交易所向资本市场公开募资。
从增加资本的方式看,过去险企的增资多以原股东增资、新股东入资等方式进行。分析原因,或是因为原股东或新股东的出资,操作灵活且门槛不会有很大限制。而且,只要股东同意增资,且没有争议,股东资质合格,增资落地的几率就很大。
不过,近年来,险企增资的手法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一些险企不再单纯靠股东直接增资,反而借助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来扩充自己的资本实力。
数据显示,2020年就有20余家险企发行了资本补充债券,被银保监会批准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险企就达到9家。反观通过股东直接增资的险企,2020年同比缩减近半。
可见,减少对原有股东的依赖,探索另外的“补血”方式,是很多险企在努力的方向。当然,这其中,或许也受股东出资意愿及能力的影响。
2021年,新的市场环境下,向资本市场公开募资成为险企增资的另一重要方式。而这一方式,被更多中小险企所采用。需要注意的是,险企在向资本市场公开募资的同时,市场也在检验着险企自身的发展潜力。正所谓“强者有选择的权利,而弱者,则只有被选择”。
增资原因“两大面”
“真补血”与“促造血”
险企公布增资计划的背后,往往蕴涵着多重因素的影响。从大方面看,大部分险企增资的原因多集中于两个,一是补充公司偿付能力;二是布局未来业务发展。
“真补血”:偿付能力告急
偿付能力,是衡量险企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标准。自银保监会重新下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后,监管对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升级。《规定》要求,一家偿付能力达标的保险公司,需要同时满足三大条件: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 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一旦有一项不达标,该险企即被视为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或许还不得不接受相应的监管措施。因此,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很多险企会寄希望于通过增资来“自救”。
例如,随着2021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各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情况展现在市场面前。从统计结果看,有部分险企的偿付能力不达标,例如安心财险、渤海财险、合众人寿、前海人寿等。
而为了解决偿付能力问题,有险企也开始了增资计划。例如,渤海财险在2021年年初发布了增资扩股议案,拟将注册资本金由16.25亿元增至19.7347亿元。
作为“补血”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增资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险企而言,犹如久旱逢甘霖。
“促造血”:为未来业务发展留足空间
除解决偿付能力不足外,险企增资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未来的发展。
从长城人寿发布的增资内容看,此次增资除控股股东北京金融街(000402,股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在保持其原有持股比例不变的前提下参与增资外,长城人寿还打算引进新的战略投资方,且新股东参与增资的额度会在10亿-50亿元之间。
对于此次增资的目的,可以从长城人寿对战略投资方的相关要求中发现一丝端倪。资料显示,除符合监管对保险公司股东的硬性要求外,长城人寿还列出了“重点考虑健康、医疗、养老、金融科技等领域与寿险行业可产生较大协同效应的企业”这一项要点。
另外,长城人寿还定下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即总资产过千亿元,营业收入超300亿元,进入稳定盈利期,价值类新单期交保费增长2倍,跨入寿险前30名,具备上市条件,基本完成保险集团架构搭建。
一个不小的目标,需要殷实的资本支持。虽然长城人寿在过去已经进行了8次增资,但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发展要求,不会满足于当下的资本,而是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与长城人寿增资目的类似的还有中邮人寿、中韩人寿、国富人寿等,均是为了未来的业务发展而增加资本金。
例如,中邮人寿在已有215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基础上,还要增加71.6亿元的增资。如此大的资本金体量,已能匹敌一家上市保险公司。但继续引进资本的背后,是中邮人寿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思考。
特殊情况特殊应对
股东无偿“捐款”解燃眉之急
当然,增资之事非一日之功,不仅需要股东之间的磨合,还需要监管的审核。为此,等待增资到位的时间,可长可短。但如果增资迟迟难到位,公司又面临业务发展的紧迫性,是否还有别的方式来解燃眉之急?对此,鼎诚人寿给出了答案。
2021年3月,鼎诚人寿披露了一则特殊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鼎诚人寿将接受2家股东的现金捐赠,共计5亿元。且该笔捐赠款项会计入公司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中,而且不会以任何理由撤销。
鼎诚人寿称,公司收到捐赠资金后,将用于支持公司业务发展。同时,也为维持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到2021年底150%以上的健康水平,满足公司发展及监管要求。
其实,在2020年5月时,鼎诚人寿就发布了增资计划,拟增加7.5亿元,注册资本金由12.5亿元增至20亿元。不过至今,该增资仍未落地。在此情况下,股东无偿“捐款”成为另一种可行之法。
说到股东无偿“捐款”,在保险业内比较少见。但在增资未落地之前,采用该形式来增加资金支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不过,这种别样的资金支持,是要建立在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全力支持公司发展的前提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