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里的基金自购,往往被视为“提振信心”的信号,今年也不例外。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基金自购规模达12.45亿元,还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如2020年股基冠军陆彬、鹏华基金袁航)和基金公司董事长、总裁的加入。
自购规模达12.45亿元
5月7日,汇丰晋信核心成长混合基金发布公告称,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公司自有资金出资1000.10万元认购该基金,管理团队出资1358.50万元认购该基金。其中,拟任基金经理陆彬已出资506万元认购该基金。2020年,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以134.41%的回报夺得当年股票型基金冠军,被市场所熟知。
此外,据5月8日鹏华基金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鹏华品质优选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袁航近期已出资100万元申购了该基金。据鹏华基金1月28日公告,袁航在该基金发行时就出资100万元认购过该基金。
不仅如此,在近期发行的中融景盛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中,中融基金以自有资金斥资5000万元认购,同时该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和基金经理各自出资100万元,认购金额合计5300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以来共有44家基金公司展开自购,总共自购规模达12.45亿元。
分公司看,天弘基金以1.8亿元的自购金额排名第一,自购基金数量为23只;第二名工银瑞信虽然只自购了3只基金,但自购规模达到了1.4亿元。此外,国泰基金自购5只基金,累计金额为1.27亿元,排名第三。分产品来看,混合型基金成为基金自购主力军,贡献了6.60亿元的自购规模,股票型基金自购规模3.40亿元,债券型基金2.45亿元。
今年以来部分基金自购情况
彰显信心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2021年的基金自购节奏和2020年颇为类似,都是在市场发生大波动后开启了一轮自购。和往年的债基自购占大头不同,今年以来的基金自购,大多发生在权益类基金中。
需要指出的是,统计的是基金公司口径的自购情况。如果加上基金经理和公司高管个人自购,今年以来的基金自购规模或已超过13亿元。
上述市场人士表示,基金公司购买自家基金,体现出对证券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团队综合投资能力的信心。自购也将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进一步促进基金公司做好投资。比如,对于前述认购,汇丰晋信基金表示,尽管春节以来市场频现调整,风险偏好整体有所下降,但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上走势,该公司对市场依然保持乐观。
今年两次自掏“百万”自购的袁航则表示,伴随着社会财富不断累积,财富配置会有一个先后顺序,早些年财富的积累主要用来满足一些基本的需求,比如购置家电、汽车、住房,当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才会考虑购买金融资产,比如基金、保险这样的产品。所以,这是一个长趋势,未来也会延续。
“A股过去两年明显上涨,部分个股估值水平显著提升,但有别于2015年市场峰值阶段的全面高估值,当前部分标的还处在低估区。尽管市场短期会有一些波动,但短期的调整往往会给优质资产提供较好的长线买入机会。”袁航说。
布局结构性机会
谈及投资机会时,招商基金指出,在近期的分化行情中,上游周期资源品涨势较好,但医药、白酒等板块调整压力较大。展望后市,市场情绪的逐步修复仍将是一个震荡反复的过程,但在前期风险快速释放后,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降低;同时,考虑到国内外流动性尚未出现方向性拐点,且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良好,市场仍存在结构性的做多机会。
针对顺周期板块,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投资官助理王婧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周期板块上涨的主要逻辑,一是海外经济复苏和国际供需缺口存在,受益于全球定价的化工和有色板块率先表现;二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下,一些行业产能受限,螺纹钢为首的黑色商品价格也逐渐呈现上行趋势,钢铁煤炭板块跟随强势商品价格上涨。“在周期板块内部,目前已有一些龙头公司依靠先进管理和技术优势建立了低成本的护城河(如具有高端制造周期成长属性的个股),这些板块的业绩稳定性增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