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农村农业部宣布,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行动中,将19头江豚分别送往7个迁入点。其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获牌为“长江江豚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获迁4头江豚。针对公众关切,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副主任赵依民强调称,不允许海洋公园将江豚驯化或用于表演。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由港股上市公司海昌海洋公园控股公司(下称“海昌海洋”)经营。截至5月12日港股收盘,海昌海洋股价为0.60港元,现市值为24亿港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市值缩水近66%。
“明星动物”表演是最大亮点
海昌海洋起步于大连老虎滩,深耕海洋主题公园,近二十年来持续向全国范围扩张。如今,该公司在上海、三亚等城市运营的项目都已走入正轨,待郑州在建项目完工后,公司旗下将拥有11座海洋公园。
自2017年以来,海昌海洋长期保持着海洋生物资源亚洲保有量第一的地位。据集团财报,截至2020年底,海昌海洋的生物总保有量超过17万只,其中大型极地海洋动物有30余种1000余只,包括企鹅、海豹、海狮、海豚,以及虎鲸、白鲸、伪虎鲸、鲸鲨等,累积繁育大型珍稀海洋动物超千只。从海洋动物的品类和数量来看,海昌均居于国内同行业之首,更兼拥有海洋动物养殖培育技术,“明星动物”的护城河优势明显。
2018年11月,海昌投资约50亿元的旗舰项目,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正式开门迎客。根据官网介绍,开园伊始,《虎鲸科普秀》《海豚恋曲》《海象嘻游记》《白鲸之恋》《海兽科普喂食秀》等动物表演节目就是园方提供的重头戏。根据小红书等APP上游客自发分享的游园攻略,“明星动物”鲸豚表演是海昌旗下各公园最大的亮点。
营收跌六成现首亏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深度衰退,“h食艰难”。
多年来,海昌海洋的主营业务在行业内可拔得头筹,但经营模式仍比较单一,其营收主要依赖门票收入而非二消、IP相关收入。
疫情防控政策下,海昌海洋旗下的所有项目从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营业,从3月下旬起陆续开园,直至6月,项目才恢复全面开放。在此期间,作为一家线下实体旅游企业,海昌海洋需维持海洋动物生活的高昂费用,这对运营产生了一定压力。
海昌海洋的主体业务门票收入大跌,二次消费品的收入明显减少。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海昌海洋的门票业务收入6.35亿元,同比减少67.3%,非门票业务收入5.33亿元,同比减少38.1%。总收入约11.68亿元,同比减少58.3%,净亏损14.78亿元。这也是海昌海洋在港股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除了运营亏损,过去两年的快节奏扩张也造成了现金流的压力,负债率相对提升。上海项目高额注资50亿元,三亚不夜城项目仅用地就耗资13亿元,在建郑州项目总投资36亿元――而根据2020年财报,郑州项目仅有鲸鲨馆、海豚馆主体结构工程完工,总体项目融资及开发建设工作仍有待开展。几大重磅项目几乎同时上马,导致海昌海洋在2020年的财务成本上升12.2%,净负债比率同比暴涨93%,高达228.0%,流动负债为54.8亿人民币,偿债能力也受到挑战。
动物驻场的揽客大招,能否长久
游览海洋公园是对公众进行海洋科普教育的宝贵机会。但是,由于海洋公园对大型海洋动物采取圈养方式,并以动物表演牟利,海昌海洋也面临着背离科普初衷、妨害动物福利的质疑。2015年,中国鲸类保护联盟发布调查报告《急速发展的海洋公园》,报告显示,对于智力水平高、社会属性强的鲸豚类动物,现有的人工圈养场馆空间太过狭小,鲸豚难以适应,易造成其生理心理异常,出现刻板行为。
在相关研究的影响下,反对鲸豚圈养和鲸豚动物表演的言论越来越常进入大众舆论空间,海昌海洋公园的最大噱头如虎鲸、白鲸、海豚表演也多次在社交网络上遭到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较强的网友批评甚至抵制,“拒绝动物表演”的评论频繁出现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宣传微博下。
据悉,住建部于2013年发布的《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就已明确禁止动物表演。未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要求动物福利的舆论日益增多,海洋主题公园或将需要在海洋动物表演之外,找到下一支柱,以支撑业务的增长。
除了大型海洋动物的互动表演场,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增设了十余项游乐设施。此外,海昌海洋还在2020年财报中提出,要“引入国潮文化、网络元素与时尚热点”,增加“特色精品人文演艺和夜场演艺”等新环节。但是,海洋公园要破圈吸引消费者,是否只是新增游乐演艺这样简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分析称,随着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等国际性主题公园入华,这一行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主题公园行业内,海昌海洋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海洋生物题材。在国内市场,凭借这种差异性,海昌海洋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海昌海洋还应做多元化拓展。
吴丽云指出,一方面,海昌海洋在海洋生物的养殖繁育方面有其固有技术优势,未来,海昌海洋的这一优势还可以通过为其他水族馆提供海洋生物持续地体现。另一方面,海昌海洋近年来在经营旗下的海洋动物“七萌团”品牌,主要发力文创产品,但截至目前,“七萌团”IP表现并不突出。要实现IP打造的成功,需要对内容打造进行专门的投入。国内竞争者目前没有类似产品,所以强化海洋文化相关的IP开发是一种选择。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