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大额罚单、净利润连续两位数下滑、遭监管三追问、重要股东准备清仓股份....近期,中国民生银行(下称“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一系列遭遇让投资者有点坐不住了。
作为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曾经的民生银行成长极快,风头一时无两。
民生银行正式成立于1996年1月12日,其内部强者云集,股东巨头主要包括包括刘永好(新希望集团)、张宏伟(东方集团(600811,股吧))、卢志强(泛海集团)、王玉贵(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以及史玉柱(脑白金)、温邦彦(永久机电)等人,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600016)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民生银行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国内首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商业银行。2009年11月26日,民生银行H股股票(01988)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但是,发展至今,民生银行已不复当年盛况。
业绩太差,遭问询
自2020年年报陆陆续续发布后,民生银行便站在了舆论的风口上。
根据年报数据,民生银行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849.51亿元,同比增长2.50%,全年净利润为343.09亿元,同比下降36.25%。
这份业绩在一众银行股中,不太好看。民生银行2020年全年净利润降幅甚至低至36.25%,净利润超30%的降幅在同行业中也实属罕见,居A股上市股份行之“首”。
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民生银行的情况也并没有出现好转,业绩继续下滑,已经成为上市股份行中唯一一家营收以及净利润双双负增长的银行。
业绩如此惨淡的民生银行也引起上交所的关注,上交所向其发出了《关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函》(下称“监管函”)。
在监管函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不良率为何明显上升?业绩为何逐季下滑?大额减值损失为何出现?
5月6日,民生银行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一一回复,并称净利润逐季下降主要是由于行内加大了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华夏人寿减持
除了业绩大幅下滑遭问询外,民生银行还面临着大股东减持。
4月29日晚间,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人寿”)与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股份”)、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有限”)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并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解除协议》,结束长达五年的盟友关系。
在尚未解除关系时,华夏人寿、东方股份、东方有限在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91%、2.92%、0.08%,合计持股7.91%,相当于民生银行的第三大股东。
此番,华夏人寿与两家“东方系”公司解除一致行动协议,东方集团的话语权由7.91%降至3%,其最大的影响在于东方集团在民生银行的管理决策权会下降。
此次,华夏人寿与“东方系”公司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其目的是为了未来12个月内在合法合规且不违背相关规则和承诺的前提下,减持其持有的全部民生银行股份,即占总股本4.91%的股份。
华夏人寿选择解除一致协议,或与其自2020年7月17日起被银保监会接管有关。彼时,民生银行曾公告称,“华夏人寿被接管对公司正常经营没有重大不利影响”。
大股东清仓套现有两种方式,根据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分析师周茂华的说法,一种是直接在市场上抛售股票;另一种是由其他股东增持,或者选择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等。
如果华夏人寿选择直接在市场上抛售,可能会对民生银行的股价产生较大影响。
哀“民生”之多艰
回顾民生银行一路走过来的风风雨雨,不免让人心生唏嘘。
“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这是时任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先生在2011年底时的一段讲话,如今也言犹在耳。
这段话用于描述当年的民生银行,并非言过其实。
彼时,民生银行是行业内率先推动小微业务的银行,并于2009年推出了“商贷通”。所谓小微业务,就是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商户提供包括快速融资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小微业务在推动后,民生银行收获颇丰。在2010年-2013年期间,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余额先后突破了1000亿、2000亿、3000亿和4000亿元大关。
2011年,民生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 20亿元,同比增加103. 39亿元,增幅58.81%;实现营业收入823. 68亿元,同比增加276. 00亿元,增幅50. 39%;。
同时,不良贷款比率为0.63%,较上年末降低0. 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357. 29%,较上年末提高86. 84个百分点。
如此亮眼的数据,也难怪董事长洪崎感叹太赚钱!
确实,得益于高速发展的小微业务,2015年以前,民生银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表现还不错。与当时市值差不多的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相比,民生银行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2015年之后,事态就有所转变。
在2016年-2018年期间,民生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为0.51%、-7.01%、8.66%,同期净利增速分别为-0.86%、0.52%、-2.93%。
在这几年间,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到如今,民生银行除了在总资产方面还在继续紧追招行外,其他业务指标,如总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与拨备率等更是落到了行业靠后水平。
人事变动频繁
“看他起朱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那么,民生银行是如何让落到今天这般窘境的?
“小微金融”曾是民生银行的金字招牌,民生银行也有“小微之王”的美称。但是随着董文标的离职,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日渐式微。
接棒董文标的洪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于2015年初推行凤凰计划。
凤凰计划共有七大模块,按照凤凰计划的目标,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微、零售、公司业务各占三分之一的权重,这就直接导致小微业务的大幅减少。
在零售业务的框架下,民生银行还加强力度推广社区银行,但也并未见起色。
此外,彼时的民生银行也处人事频繁动荡中。
洪崎上任的同时,毛晓峰接任民生银行行长,也是中国当时最年轻的银行行长。但是,毛晓峰很快便被带走调查。职位空缺近一年后,才由郑万春出任。
2016年,时任民生银行副行长邢本秀因违规被解聘;2017年,泛海控股(000046,股吧)原董事、民生银行原副行长赵品璋在机场被带走;同年,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林晓轩涉嫌严重违纪,被审查......
转型战略让人目不暇接,股东暗战又频频发生,家大业大也终会被拖垮。
未来,难言乐观
近年来,民生银行一直都在强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图“重装上阵”。
但是,从近几年的报表和股价上面来看,民生银行基本面的改善收效甚微,尤其是2020年的各项主要财务指标均在行业垫底。
在今年4月初,接替洪崎上任的高迎欣在2020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民生银行目前应该说是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困难、充满挑战的时期。无论是员工、股东、投资者还社会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民生银行转变。
历史包袱沉重的民生银行,真的能够在新任董事长高迎欣的带领下,迎来一派欣欣向荣之象吗?
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下,民生银行的“王者归来”之路,并非康庄大道。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