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6.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3个百分点。 ]
4月金融数据并没有延续一季度的强势,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有所回落,常态化政策下信用收敛表现逐渐清晰。
5月12日,央行发布最新数据,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5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1797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226.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5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对于4月金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12日,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虽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有所回落,但两年平均来看继续保持在合理水平,体现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高基数导致不及预期
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4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回落,不及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6.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3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M2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去年基数较高,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央行加大了市场流动性投放;二是财政存款增加,4月份财政缴税因素使财政存款增加,也影响M2的增长。
不过,尽管M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个百分点,但整个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近期,公开市场操作7天逆回购利率维持在2.2%,MLF中标利率维持在2.95%,DR007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下波动。
“目前来看,市场流动性还是合理充裕的,市场利率总体平稳。整个流动性是与当前的经济基本面适应,也满足了实体经济的需要。”温彬称。
社会融资方面,央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5万亿元,同时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2.25万亿元;存量为29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王一鸣认为,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货币政策发力比较早,2021年金融数据同比增速在高基数基础上有所回落,这是正常的。从贷款、M2、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看,与正常年份相比都不少。从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看,4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6%和11.9%,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高基数是导致M1、M2增速继续下行的重要因素,而回落幅度超市场预期,一是新增人民币存款负增幅度较大,从3月新增3.63万亿元到4月减少7252亿元的大落差属于少见;二是债券投资的信用创造和去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三是财政存款的抽取效应。
唐建伟认为,M2增速还可能进一步走低,但从下半年开始高基数的影响将逐渐缓和。目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表明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全年M2同比增速可能维持低位震荡。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货币扩张速度放缓,更多由信贷少增导致。具体来看,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293亿元,但仍比正常年份的2019年同期多增4525亿元。
“不必过度关注。”温彬指出,人民币贷款与社融规模一样,与去年同期相比来看,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而与2019年相比,信贷增长还是能够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王一鸣则认为,这表明企业融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且得到较好满足。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少增,主要是因为去年4月份企业在疫情冲击下经营极为困难,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需要额外的融资支持。今年以来企业经营明显好转,一季度规上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7.3%,企业流动资金相对充裕,融资需求相应有所减少。前4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14万亿元,同比多增3449亿元,继续保持同比多增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贷款期限和投向结构较好,信贷结构也在不断优化。4月份中长期贷款新增6605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已经连续14个月多增。
细分来看,住户贷款增加528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6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1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55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1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05亿元。
温彬表示,这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活跃投资与工业生产的旺盛,金融在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恢复。王一鸣则认为,这表明企业预期持续改善,投资意愿增强,并将对下阶段投资回升形成支撑。
此外,信贷同比少增也有居民和企业短贷拖累的因素。开源证券赵伟认为,企业和居民中长贷仍维持高位,短贷和票据拖累明显,居民短贷明显收缩,或与经营贷、消费贷等监管收紧有关;企业短贷大幅收缩,或与去年贷款展期到期有关,贷款冲量下票据和非银净融资转正。
未来数据仍可能波动
“在基数效应影响下,未来金融数据仍可能出现波动,但M2和社融增速的整体走势将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温彬称。
综合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观点来看,4月数据不及预期验证了当前货币政策转向常态化的态势。金融数据走势整体与当前经济恢复情况相适应,在经济企稳信号显现的情况下,稳增长压力较小,央行更偏向于防风险和结构性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央行更是在11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近期,伴随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输入性的通胀压力隐现。数据显示,4月PPI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0.9%,再超市场预期。
但据央行最新判断,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央行在上述报告中指出,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宜历史、客观地看待:一是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低基数”下的“高读数”,两年平均来看,预计2020~2021年PPI年均涨幅仍会处于合理区间。二是历史上看PPI指标本身波动就相对较大。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预计将延续等量或小幅缩量续做MLF和每日小幅对冲到期逆回购的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继续强化结构性调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的支持力度。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