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中芯国际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在全球半导体供不应求的紧张局势下,中芯国际的发展更牵动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心。在5月14日一季度业绩会上,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介绍了半导体设备供应的最新进展,以及产能紧张程度。
5月13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一季度业绩,营收11.0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0%;净利润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7.6%。
中芯国际方面表示,上半年公司业绩预计超出原先预期。成熟制程到今年年底产能将持续满载,新增产能主要在下半年形成;先进制程一季度营收经过波谷后环比成长,NTO(new tape out)稳步导入。
设备供应取得很大进展
“我们按照合规的程序,按照国际的要求来走这些流程,我们的供应商做了非常大的努力。这件事还有不确定性,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进展。与上季度业绩交流会相比,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要正面的多,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不能把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拿掉。”赵海军披露了中芯国际被禁后的最新进展。
赵海军提到,中芯国际一直和相关的政府和部门、律所、第三方沟通。他表示,目前在沟通中,因此细节不便披露,不过已经和供应商以及国外政府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一方面,我们走我们的流程,把我们的事情做好;另外一方面,保持交流,增加理解,按照合规的渠道去做这些事情。”
3月2日晚间,对于获得美国设备商供应许可一事,中芯国际回应称,虽然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有信心保证公司短期内生产经营不受重大不利影响。
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依然充满挑战。赵海军表示,一方面,市场需求饱满,现有产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各个产品细分市场都有缺货,从电源管理、射频电路、驱动芯片到CPU、特殊存储、摄像头芯片等;另一方面,实体清单对公司的供应链管控、生产连续性和进一步的产能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给运营规划和工程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能供不应求将持续到年底
受益于消费电子、信息通讯等行业需求强劲,芯片用量上涨,晶圆代工行业产能整体紧张,成熟制程需求旺盛。
赵海军预计,产能供不应求的情况将持续到年底,其中40nm、0.15/0.18μm产能尤为吃紧。根据中芯国际一季度财报显示,0.15/0.18μm和55/65nm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分别占总营收的30.3%和32.8%。
随着国内面板产业链的发展,高压驱动芯片异军突起,需求进入快速上升轨道,也拉动中芯国际在0.15μm、55nm和40nm等工艺节点营收。
就在前一天,在被问到今年下半年的市场行情时,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在业绩会上也表示,从华虹和客户的接触看,今年下半年的市场需求仍然非常强劲。
在产能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分配产能广受关注。赵海军提到,产能分配原则是优先满足长期与中芯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客户,其次考虑高毛率的产品,同时保持与其他客户的密切沟通,保证最重要的需求。
产能建设方面,该公司计划今年成熟12英寸产线扩产1万片/月,成熟8英寸产线扩产不少于4.5万片/月。赵海军称,新增产能将逐季陆续达成,但主要还是在下半年形成。
后续的新厂计划方面,中芯国际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成立中芯京城,一期项目计划于2024年完工,建成后将达成每月约10万片12英寸晶圆产能。
今年3月,中芯国际公告称,将和深圳政府(通过深圳重投集团)拟以建议出资的方式,经由中芯深圳进行项目发展和营运,重点生产28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并提供技术服务,旨在实现最终每月约4万片12英寸晶圆产能,预期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赵海军称,考虑到实体清单的一些影响,生产设备在达产上可能会有一些延迟。
先进工艺方面,中芯国际第一代 FinFET工艺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产品良率达到业界标准,多个衍生平台开发按计划进行,NTO(new tape out)稳步导入,正在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目标;第二代FinFET工艺进入风险量产。不过,实体清单管制给先进制程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更大。
(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