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改革’一定是一个褒义词,中国的‘改革’是和‘开放’连在一起的……但是,在WTO(世界贸易组织)的语境之下,‘改革’这个词其实更加中性,它不一定意味着开放。”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说,在当前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WTO改革完全有可能会被利用为去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2021年恰逢中国“入世”20周年。2001年的“入世”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20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收国,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在全球经济面临深刻调整之际,中国将在WTO改革进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受到全球瞩目。
5月14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以“WTO的改革前景与中国角色”为主题的研讨会。易小准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任何对WTO规则的修改,在WTO都被称为“reform”,都是改革。他表示,虽然WTO改革在过去70年的大方向是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但如今,在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各方应该高度警惕多边贸易体制开全球化的倒车。
易小准指出,在WTO的语境之下,WTO改革包括所有目前在WTO中讨论和谈判的议题,既包括多边的渔业补贴谈判,也包括电子商务、投资便利化等诸边谈判倡议,还包括所谓“发展中国家待遇”、工业补贴等议题。面对各成员国提出的名目繁多的改革倡议,中国应当如何考虑支持哪些,反对哪些?
在易小准看来,有三把“尺子”可以用来量一量:第一是,要看改革倡议引导的方向是走向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还是要提高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第二,要看改革倡议是加强作为多边贸易体制基石的最惠国待遇,还是向WTO引进更多的歧视性因素?第三,要看这些倡议是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促进多边主义合作,还是出于地缘政治的目的搞“小圈子”,进一步削弱和分裂WTO?
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来看,CCG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会上说,2001年是中美两国博弈的一个分叉口,由于当年发生的“9·11”事件,美国开始把反恐当成自己战略的重心,而中国在“入世”后进一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这才有两国实力差距在过去20年中的快速缩小,让中国的经济体量从“老八”一跃为“老二”。“那个时候,美国人怎么可能把我们当做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们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我们要很好地研究一下我们抓住和把握了哪些重要的机遇。”
作为当年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说,中国“入世”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中国的‘入世’彻底改变了全球多边贸易格局,应该说有利于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有利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他说,“在中国‘入世’以后,新加坡得到了什么?美国得到了什么?欧盟得到了什么?非洲得到了什么?我觉得这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中国要自信同时仍需前行
在过去20年中,中国在WTO中到底表现得如何?中国在WTO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是今年国际上讨论中国“入世”20周年时一定会问到的问题。对此,易小准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一方面要自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自满。”
在过去20年中,中国被普遍认为是多边贸易体制最大的受益方,但在易小准看来,中国也是多边贸易体制最大的贡献者。“世界在讨论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往往是惊叹于入世之后中国出口的增长,却忽视了中国进口的增长。”
根据WTO的统计数据,在过去20年中,世界货物贸易总额差不多翻了一番,而中国的货物出口额增长了7倍多,进口额也增长了将近6倍。去年,中国的进口额已经占到世界货物贸易进口总额的12%,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给其他国家带来的红利。在服务贸易方面,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的服务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从3%增加到了去年的6%,而中国的服务进口额占比从3.3%增加到了8%。
再看看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情况。
在2001年,中国仅仅是美国第11大出口目的地,当时,以贸易额计算,美国只有不足2%的出口进入中国;但去年,美国对华出口额已经占到美国出口总额的9%,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也同样日益紧密。以南非为例,在2001年,中国还只是南非第17大出口目的地,但如今已经跃升至第一位,中国在南非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从1.7%增至11%。巴西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如今,中国已经吸收了该国近32%的出口额。
在“入世”之后,中国还承诺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的97%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易小准说,中国是少数几个做出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待遇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事实上,连美国都没有做出这样的承诺”。零关税措施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对华出口。自2008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国吸纳了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25%。
在贸易体制的自由化方面,易小准评价道,中国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他指出,自1995年多哈回合谈判结束以来,多数WTO成员在贸易自由化上基本上就在原地踏步,没有多少新的开放措施,实际上,在过去20年中,WTO开放的主要贡献实际上是来自于新加入的国家,包括中国。中国在“入世”时承诺把进口关税平均降到大约10%,但如今已主动降到7.5%左右,贸易加权税率更低,已低至4.4%,非常接近美欧的关税水平。
在遵守规则、兑现多边承诺方面,易小准认为,中国总体上也可圈可点。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中国的每一项贸易政策都会被其他成员国“拿着放大镜仔细地检查”。根据WTO的统计,中国、美国和欧盟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上参与的案件次数(包括起诉和被起诉的)大体是相当的,说明三方在表现是不相上下的。
但与此同时,易小准认为,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仍需前行,“改革开放仍然是今天化解我们在国际上面临的很多矛盾的不二选择。”他说,应在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国企改革、扩大服务业的开放等方面尽快采取行动。
WTO改革中的中国角色
易小准强调,鉴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巨大份额,中国在WTO内所有议题的讨论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参加和支持,WTO实际上谈不成任何一项有意义的协议,不管是多边的,还是诸边的。”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易小准表示,中国应该建设性地利用好在WTO中的地位和分量,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沿着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轨道前进,这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才有可能实现发展目标”。
在易小准看来,中国在WTO的改革进程中有能力发挥更加进取的独特的作用。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历史上,WTO的决议是在全体成员国家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作出的,实际上是一票否决制,这导致WTO在过去20年中几乎难以就任何一项重大议题达成一致。就在WTO成员对这样的状况束手无策、完全失去信心的时候,中方牵头发起了一个投资便利化的开放式的诸边讨论,当时就获得了70多个国家的支持,如今的联署方已经增至105个成员,成为第12届WTO部长级会议最有前景的成果之一。
“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的发达国家,也包括当时的总干事,完全不看好我们提出的倡议,他们觉得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但易小准说,中国运用自己在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形象和影响力,很快就扭转了局面。“我们首先争取到了一些发展中大国的联署,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然后又争取到了一些重要的非洲国家的支持,很快就在WTO里面形成了势不可当的增长势头,除了美国,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也都加入了进来。”
受到中国这个创新成果的鼓舞,现在,很多其他成员也纷纷效仿,相继开启了有关电子商务谈判、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中小微企业谈判等的诸边倡议,而中国现在是所有这几个诸边倡议的参加方和支持方。“在WTO多边谈判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这种开放式的诸边谈判模式被广泛地认为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中WTO谈判的一个主要可行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为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所作出的贡献。”易小准说道。
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原司长洪晓东在研讨会上指出,在全球经济因新冠疫情影响而动荡不安的时刻,今年年底的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若能取得积极成果,将有利于重建WTO在全球贸易中的权威性和相关性,各成员已开始酝酿可能的部长宣言的草案。在他看来,渔业补贴谈判可能成为此次会议上的首要议题,“尽快完成这个谈判的意义不在达成一个协议,而是证明WTO的谈判功能依然存在”。除此之外,他指出,应对新冠疫情、农业议题、恢复上诉机构功能、推动联合声明倡议谈判也是被关注的重点议题。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艳霞)
(李显杰 )